狐四足
《中华本草》:狐四足
拼音注音
Hú Sì Zú
英文名
Fox fee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犬科动物狐狸和南狐的四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Vulpes vulpes Linnaeus2.Vulpes vulpes hoole Swinhoe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剁下四足,阴干。
原形态
1.狐狸,体长约75cm,重7.5kg。颜面狭窄,吻尖。四肢短,尾粗长,超过体长的一半,且其毛蓬松,身上有特殊的狐骚味。头部棕灰色,吻端棕黑色,下颌污白色,耳背黑色或棕黑色。背部红棕色,体侧黄褐色,腹部黄白色。四肢棕色或浅褐色,前后肢外侧有一条黑纹。尾色同背部,尾端白色。毛色因个体而有差异。2.南狐,体形似狗,中等细长。重7.5kg左右,外形与上种类似,亦有腭臭。毛色变化较大,通常标准者,其头、躯、尾为赤褐色;深者赤色,浅者黄褐色。个体头部灰棕色;唇、下颏至前胸暗白色;颈、肩、体两侧稍黄色,背部红棕色;腹面白色或黄白色,尾尖白色。前后肢外侧的黑褐色带纹,其宽狭不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森林、丘陵、草原等地。穴居树洞,土穴中常抱尾而睡。和动敏捷,食物杂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寒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止血疗痔。主痔漏下血
用法用量
内服:入丸、散,适量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纲目》:治痔漏下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狐四足
拼音注音
Hú Sì Zú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犬科动物狐的足。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治痔漏下血。"
复方
治痔漏反花泻血者:狐四足一副(阴干),穿山甲、猬皮各三两,黄明胶、白附子、五灵脂、蜀乌头、川芎藭、乳香各二两。锉细入砂锅内,固济候干,炭火煅红,为末,入木香末一两。以芫荽煎酒调下二钱,日三服。(《永类钤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麻根
- 母猪藤根
- 兜兰
- 荷秋藤
- 锦地罗
- 毛黄堇
- 水芙蓉
- 落花生
- 杏花
- 头顶一支花
- 荔枝叶
- 河蚌
- 春不见
- 菊花根
- 杏树皮
- 须叶藤
- 小倒钩藤
- 公鱼
- 白降丹
- 过路惊
- 雷公藤
- 土圞儿
- 核桃叶
- 糠油
- 香叶天竹葵
- 酸猴儿
- 鬣羚角
- 罗浮柿根
- 雁肪
- 川楝子
- 胆矾
- 卷心菜
- 射干
- 高粱泡
- 瘤毛獐牙菜
- 番红花
- 雪上一支蒿
- 牿岭勾儿茶
- 刺猬皮
- 人中黄
- 女贞根
- 白胶香
- 赶山鞭
- 黄瓜
- 叶下红
- 藕
- 牛蹄甲
- 香蕉
- 长松
- 侧耳
- 红粘谷子
- 石珠
- 黄毛岩白菜
- 无患树皮
- 黑骨头
- 观音竹
- 桑枝
- 通脉丹
- 麻腐
- 山豆根
- 桑耳
- 狗泡草
- 山禾串
- 葛藟叶
- 野菱根
- 大金银花
- 地黄瓜
- 早谷藨
- 云香草
- 羊黄
- 陈冬菜卤汁
- 尖舌苣苔
- 四角蒲桃
- 藏报春花
- 鹅脚木叶
- 山丹
- 通草
- 清风藤
- 天葵子
- 千年不烂心
- 野荔枝果
- 仙人球
- 喜鹊肉
- 雪猪油
- 蓝萼香茶菜
- 金毛七
- 木棉皮
- 白蔻
- 阔叶箬竹
- 尿泡草
- 绛梨木子
- 黄花虱麻头
- 猫儿眼睛
- 橘
- 细木通
- 贵州远志
- 鳕鱼鳔
- 芨芨草
- 水葱
- 云南丹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