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玉桂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玉桂
拼音注音
Shān Yù Guì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野黄桂的树皮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.Mazz.[C.pauciflorum H.T.Chang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碎,晒干。
原形态
野黄桂常绿乔木,高6m。树皮灰褐色,有桂皮香味;枝条无毛。叶常近对生;叶柄长0.6-2.4cm,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5-20cm,宽1.5-6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,上面绿色,光亮,无毛,下面灰白色,幼时被粉状微柔毛,后变无毛,离基三出脉,中脉与侧脉两面凸起;厚革质。伞房状花序,长3-4cm,近无毛,具2-5朵花,苞片及小苞片长约2mm,早落。花两性,长约4-8mm,黄色或白色,花梗长5-20mm;花被筒极短,长1.5-2mm,花被裂片6,倒卵圆形,长2.5-6mm,先端锐尖,花被外面无毛,内面被丝毛,边缘具乳突小纤毛;能育雄蕊9,花丝被疏柔毛,第1、2轮雄蕊花药卵圆状至长圆形,花丝稍长于花药,无腺体,第3轮雄蕊花药长圆形,花丝近中部有1对盘状腺体;退化雄蕊3,三角形,长约1.8mm,柄被柔毛,位于最内一轮;子房卵球形,花柱比子房长1倍,无毛,柱头盘状,具不规则圆裂。果实卵球形,长1-1.2cm,直径6-7mm,先端具小突尖,无毛;果托倒卵形,长约6mm,直径约8mm,具齿裂,齿先端平截。花期4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600m的山坡常绿阔叶林或竹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西部、广东。
性味
辛;甘;温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行气活血;散寒止痛。主脘腹冷痛;风寒湿痹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;研末吞服,1-1.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茜
- 冬瓜皮
- 火秧竻叶
- 羊肉
- 马兰
- 地茄子
- 冰糖
- 蜘蛛网
- 广东土南星
- 五倍子
- 茶条槭
- 地棠花
- 沙枣胶
- 异叶青兰
- 水茄冬叶
- 白皮柯
- 海木
- 蟾皮
- 毛野丁香叶
- 红花苗
- 莺
- 美丽鳞毛蕨
- 三分三
- 白花猪母菜
- 榆叶
- 山尖菜
- 胡桃树皮
- 红花山牵牛
- 沙茴香
- 樱桃水
- 虎骨
- 痢止蒿
- 紫革耳
- 水栀
- 七星剑
- 水蜈蚣
- 西施舌
- 苦天茄
- 焦槟榔
- 羊七莲
- 葱叶
- 师实
- 蜇虫
- 满天星
- 虎咬癀
- 黑石珠
- 大桫椤
- 戴星草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乌尼参
- 樱桃叶
- 菊架豆
- 南瓜叶
- 白苏子油
- 水团花
- 林背子
- 桂木
- 香面叶
- 小牛肝菌
- 苦石莲
- 红花雪莲花
- 倒挂草
- 紫背草根
- 白婆婆纳
- 黄瑞木
- 羊不食
- 野荔枝果
- 仙人球
- 红三七
- 广石豆兰
- 小叶黑面叶
- 橘络
- 丽江青木香
- 白栎
- 镰叶瘤足蕨
- 白叶瓜馥木
- 扇叶人字果
- 八角莲
- 山马鞭草
- 太白韭
- 水莲沙
- 鱼翅
- 绿段草
- 西南金刚藤
- 山豆根
- 草灵脂
- 狗骨柴
- 罗望子叶黄檀
- 大果巴戟
- 吕宋果
- 五香藤
- 大头茶果
- 蝶毛菌
- 牡荆根
- 广西九里香
- 冬瓜子
- 刺楸树根
- 银柴胡
- 拦路虎
- 竹节香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