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玉桂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玉桂
拼音注音
Shān Yù Guì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野黄桂的树皮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.Mazz.[C.pauciflorum H.T.Chang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碎,晒干。
原形态
野黄桂常绿乔木,高6m。树皮灰褐色,有桂皮香味;枝条无毛。叶常近对生;叶柄长0.6-2.4cm,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5-20cm,宽1.5-6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,上面绿色,光亮,无毛,下面灰白色,幼时被粉状微柔毛,后变无毛,离基三出脉,中脉与侧脉两面凸起;厚革质。伞房状花序,长3-4cm,近无毛,具2-5朵花,苞片及小苞片长约2mm,早落。花两性,长约4-8mm,黄色或白色,花梗长5-20mm;花被筒极短,长1.5-2mm,花被裂片6,倒卵圆形,长2.5-6mm,先端锐尖,花被外面无毛,内面被丝毛,边缘具乳突小纤毛;能育雄蕊9,花丝被疏柔毛,第1、2轮雄蕊花药卵圆状至长圆形,花丝稍长于花药,无腺体,第3轮雄蕊花药长圆形,花丝近中部有1对盘状腺体;退化雄蕊3,三角形,长约1.8mm,柄被柔毛,位于最内一轮;子房卵球形,花柱比子房长1倍,无毛,柱头盘状,具不规则圆裂。果实卵球形,长1-1.2cm,直径6-7mm,先端具小突尖,无毛;果托倒卵形,长约6mm,直径约8mm,具齿裂,齿先端平截。花期4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600m的山坡常绿阔叶林或竹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西部、广东。
性味
辛;甘;温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行气活血;散寒止痛。主脘腹冷痛;风寒湿痹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;研末吞服,1-1.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刺莓果
- 马桑寄生
- 山乌桕
- 四方盒子草
- 紫葛
- 伽蓝菜
- 马尾伸筋草
- 马唐
- 石栗子
- 骨把
- 蝮蛇骨
- 绵毛金腰
- 紫萁贯众
- 榆叶
- 朱砂根叶
- 篦子三尖杉
- 毛冬瓜根
- 董棕粉
- 白木
- 红鬼笔
- 孔公孽
- 牛奶树
- 多叶花椒
- 牛角三七
- 石楠
- 大叶蛇泡簕
- 石黄连
- 饺剪藤
- 剑叶铁角蕨
- 土黄连
- 藁本
- 黄颡鱼涎
- 芒小米草
- 娃娃鱼
- 石蒟
- 鸡筋参
- 鳆鱼
- 古柯
- 苔菜
- 豪猪肚
- 红叶铁线莲
- 小红藤
- 椿白皮
- 鸭皂树根
- 林檎
- 赤胫散
- 金刚藤
- 鸡蛋参
- 秃疮花
- 孝扇草根
- 青蛙胆
- 昆明堵喇
- 老鼠刺
- 绿豆叶
- 鳗鲡鱼骨
- 龙船花
- 假山皮条
- 木鳖子根
- 蚶
- 苦天茄
- 人头七
- 芋儿七
- 八楞麻
- 福参叶
- 红子仔
- 麦门冬
- 冰球子
- 宜昌荚蒾叶
- 半边莲
- 西瓜根叶
- 针刺铁仔
- 野兔骨
- 竹叶艾
- 山马豆根
- 壮筋草
- 泽泻
- 广东升麻
- 蓝天草
- 羊髓
- 华卫矛
- 紫硇砂
- 金盏草根
- 小花鸢尾
- 茜草藤
- 柘木白皮
- 多花景天三七
- 小红苏
- 狭眼凤尾蕨
- 蟹爪兰
- 鲎
- 仙桃草
- 过坛龙
- 路旁菊
- 鳖甲
- 金线鱼
- 黑芝麻
- 饭包草
- 蛇目菊
- 寒水石
- 药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