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酸七
《中华本草》:红酸七
拼音注音
Hónɡ Suān Qī
别名
白七、牛尾参、水扬罗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油点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cyrtis macropoda Miq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油点草 多年生草本,植株可达1m。根状茎横走。茎上部生短糙毛。叶互生,近无柄,抱茎;叶片卵状椭圆形、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8-16cm,宽6-9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心形或圆形,边缘具短糙毛,两面疏生短糙伏毛。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,花序铀和花梗生有淡褐色短糙毛,并间生细腺毛;花梗长1.4-2.5cm;苞片很小,花疏生;花被片6,离生,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,长1.5-2cm,开放后自中下部向下反折,绿白色或白色,内面具多数紫红色斑点;外轮3片较内轮为宽,在基部向下延伸而呈囊状;雄蕊6,花丝中上部向外弯垂,具紫色斑点,花药长圆形,背着,2室;子房3室,柱头3裂,每裂片上端又二深裂,密生腺毛。蒴果直立,长2-3cm。种子小而扁,卵形或圆形。花果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2400m的山地林下、草丛中或岩石缝隙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。
性味
甘;平
功能主治
补肺止咳。主肺虚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酸七
别名
油点草、白七、红酸七、竹叶七、牛尾参
来源
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粗轴油点草Tricyrtis macropoda Miq.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挖,洗净,晒干。
性味
甘,温。
功能主治
补虚止咳。用于肺结核咳嗽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溪黄草
- 大皮消
- 变叶胡椒
- 马鞭石斛
- 乌骨藤
- 石上莲
- 粟米
- 八仙草
- 山橘叶
- 蝶兰
- 蜀葵
- 猕猴桃
- 猪耳掌
- 圆叶锦葵根
- 望江青
- 麻滓
- 岩菖蒲
- 白蔻
- 獾骨
- 路旁菊
- 九节风
- 下田菊
- 白藨
- 膜缘木香
- 小箭草
- 臭梧桐子
- 芦竹笋
- 大蛇药
- 黄蜀葵茎
- 红鸡踢香
- 食茱萸
- 红花山牵牛
- 酸枣肉
- 吊兰
- 耐冬果
- 菊架豆
- 无患树皮
- 吴茱萸
- 杯苋根
- 黄羊肉
- 龙骨
- 苡芭菊
- 石楠
- 珠果黄紫堇
- 肉根还阳参
- 南天竹梗
- 鳢鱼血
- 虱草花
- 蜈蚣萍
- 千日红
- 鹧鸪脚
- 山杨柳
- 裸茎千里光
- 小黄断肠草
- 钻地风
- 人中黄
- 刀豆壳
- 油柑叶
- 狗牙根
- 粗皮松萝
- 榧花
- 野核桃油
- 麋茸
- 串铃
- 峨眉耳蕨
- 白鹇
- 鹰骨
- 鲛鱼皮
- 蛇地钱
- 岩景天
- 白藤
- 珠兰根
- 黄杞
- 破碗掌脚树
- 白鹤藤根
- 痰药
- 白螺蛳壳
- 西南菝葜
- 大山玄参
- 杜茎山
- 疏叶香根芹
- 水翁花
- 樟树皮
- 蓖麻蚕
- 墨旱莲
- 川谷根
- 朝鲜梾木枝
- 羊蹄暗消
- 莲花
- 轮环藤
- 桑黄
- 水虾草根
- 杉材
- 小冬青
- 马尿泡
- 美花风毛菊
- 芍药花
- 香加皮
- 头顶一朵花
- 杉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