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梗草
《中华本草》:红梗草
拼音注音
Hónɡ Gěnɡ Cǎo
别名
泽兰、红秆草、红升麻、黄力花、接骨草、大泽兰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异叶泽兰的全草.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patoriumheterophyllum DC. [E. wallichii DC. Var. heterophyllum (DC.) Didls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异叶泽兰 多年生草本,高1-2m。茎直立,圆柱形,被长毛,上部有散生的细红色斑纹,基部淡褐色或紫色。叶对生,有时上部叶互生;叶片3全裂,少有浅裂或半裂,但花序下的叶不裂,裂片长椭圆形、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两面被柔毛及腺点,但上面的毛少而稀呈绿色,下面灰白色毛密而呈淡白色,边缘有粗锯齿,具短柄;中裂片较大,长4-9cm,宽1.5-3.5cm,侧生裂片较短上,叶柄较短,长约1cm;花序下的叶更小,不裂,卵形或披针形,无柄或有短柄。头状花序在茎顶或分枝顶端排成伞房或复伞房花序;总苞片先端圆钝。瘦果有腺点;冠毛与花冠等长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地灌木林缘或林下,以及山坡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直径2-7mm,下部木千周,灰棕色,上部嫩茎灰淡绿色,被白色短毛;质脆,易断。叶多皱缩破碎,完整展平后呈椭圆形或披针形,边缘有圆锯齿,暗绿色或灰绿色,两面有黄色腺点有短白毛。微臭,味稍苦。[br]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: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,垂周壁较平直;腺毛较多,头状由4个细胞组在,直径40-44μm;非腺毛有2种,一种由3-7人细胞组成,长132-260μm基部直径32-40μm;另一种由2-4人细胞组成,中间1或2个细胞常呈缢缩状,长100-140μm,基部直径14-16μm,常有淡棕以内含物;气孔为不定式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,腺毛、非腺毛与上表面相惟,叶脉上非腺毛很多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微温
归经
归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祛瘀止痛;除湿行水。主月经不调;经闭;症瘕;腹痛;产后恶露不行;小便淋漓;水肿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鳡鱼
- 枳茹
- 小发散
- 野罂粟壳
- 乌蛇卵
- 洋金花
- 黑种草
- 多斑紫金牛
- 黄花远志
- 鯮鱼
- 黄花蔷薇
- 小九节铃
- 刺石榴
- 牛筋果
- 刺葡萄
- 三叶金锦香
- 白药
- 大枣
- 四川澄茄子
- 山黄皮
- 裂叶崖角藤
- 柠檬
- 碧桃干
- 黄藤叶
- 林背子
- 毛柴胡
- 鹿蹄肉
- 女菀
- 青竹标
- 圣罗勒
- 野冬菊
- 眼睛草
- 鹅掌上黄皮
- 天浆壳
- 山胡椒根
- 四照花
- 云母石
- 厚朴
- 黄花木
- 黑鳞大耳蕨
- 蔓草虫豆
- 太白三七
- 马唐
- 海马
- 百里香叶杜鹃
- 冬菇
- 大地柏枝
- 神仙掌花
- 棉团铁线莲
- 小金发藓
- 糠油
- 南酸枣
- 敦盛草
- 浆包藤
- 味牛膝
- 峨参叶
- 桑叶汁
- 甜瓜皮
- 硫黄菌
- 小叶榕
- 水芙蓉
- 海蕴
- 狗牙花
- 羊骨
- 山地豆
- 鳗鲡鱼血
- 苦艾
- 罗勒根
- 云南冻青叶
- 刺莓果
- 绿萼梅
- 大叶桉果
- 香樟叶
- 土当归
- 綟木
- 水冬瓜根
- 水胡满
- 杉寄生
- 天牛
- 吊吊果
- 石上开花
- 白垩铁线蕨
- 铅霜
- 臭黄皮
- 鸡蛋七叶
- 向阳花
- 夏天无
- 菾菜根
- 木香子
- 小叶罗汉松
- 黑虎七
- 杜梨
- 丝瓜蒂
- 落地生根
- 水底龙
- 天脚板
- 铁扫竹
- 马蹄荷根
- 山桃树皮
- 藤子甘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