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黄皮
《中华本草》:山黄皮
拼音注音
Shān Huánɡ Pí
别名
五薯叶、臭黄皮叶、过山香、蕃仔香草。
英文名
Bark of Hollowed Wampee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假黄皮树叶或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ausena excavata Burm.f.[C.tetramera Hayata;C.lunulata Hayata;Cmoningerae Merr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鲜用,或切段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假黄皮 灌木或小乔木,高1-6m。枝、叶柄及花柄通常被毛,有刺激气味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;小叶柄长约3mm;小叶片15-31,卵形、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2-8cm,宽l-2.5cm,先端急尖,有时较钝,基部钝斜或近圆形,边缘有细小圆锯齿或不明显,两面被毛或仅在脉上被毛,纸质。聚伞圆锥花序顶生;苞片常成对而细小;萼片4,长不及1mm;花瓣4,白色,倒卵形或近卵形,长2.5-3mm,宽1.5-4mm,无毛;子房上位,3-4室,每室有2列胚珠。浆果卵形至椭圆形,长15-18mm,橘红色。种子1-2颗。花期3-4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旷野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山黄皮根中含有去甲齿叶黄皮素(nordentatin)。
性味
辛;苦;温
归经
肾;肺;膀胱经
功能主治
疏风清热;利湿解毒;截疟。主感冒发热;咳嗽气喘;腹泻痢疾;风湿水肿;尿路感染;湿疹;疥癣;疮疖;蛇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20g;或浸酒;或研末服,3-6g。外用:适量,酒炒敷;或煎汤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陆川本草》:接骨,散瘀,祛风湿。治跌打骨折,损伤肿痛,风湿骨痛。2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疏风解表,行气止痛,截疟,杀虫。治上感,流感,疟疾,腹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黄皮
拼音注音
Shān Huánɡ Pí
别名
假黄皮、野黄皮
来源
芸香科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 (Willd.)Roem.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。
性味
苦、微辛,温。
功能主治
疏风散寒,行气止痛,除湿消肿。主治感冒发热,疟疾,胃痛,水肿,风湿性关节炎。外用治骨折,扭挫伤,湿疹。
用法用量
根2~4钱,水煎服。外用鲜叶适量,捣烂外敷或水煎外洗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山黄皮
拼音注音
Shān Huánɡ Pí
别名
五薯叶、小叶臭黄皮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鸡母黄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。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假黄皮树的枝叶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灌木戍小乔木,高1~6米。枝、叶、花柄通常被毛,有刺激气味。单数羽状复叶;小叶通常21~27片,卵形、披针形或为长圆状披针形,长2~8厘米,宽1~2.5厘米,先端急尖,有时较钝,基部钝斜或近圆形,边缘有小圆齿或不明显,两面被毛或仅脉上被毛。聚伞圆锥花序顶生;苞片常成对而细小;萼片4;花瓣4,白色,倒卵形或近卵形,长2.5~3毫米,无毛;雄蕊8,不等长;子房3~4室,被直出的长毛,花柱粗短。浆果卵形至椭圆形,淡红色或朱黄色;种子1-2粒.花期3~4月。果期7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旷野。分布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苦辛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陆川本草》:"接骨,散瘀,祛风湿。治跌打骨折,损伤肿痛,风湿骨痛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疏风解表,行气止痛,截疟,杀虫。治上感,流感,疟疾,腹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浸酒或研末为散。外用:酒炒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凤仙花
- 瓢瓜
- 土千年健叶
- 鹰不泊薳
- 茄根
- 芒小米草
- 生瓜
- 塔黄
- 猪毛参
- 细叶铁线莲
- 浙地黄
- 夏腊梅
- 沙棘豆
- 蛇疙瘩
- 牛角(角思)
- 一碗泡
- 艳山姜
- 紫薇根
- 荆芥
- 马唐
- 野芋
- 鬼毛针
- 红簕钩
- 猪肤
- 柱果木榄果
- 棕叶七
- 狗头骨
- 止血扇菇
- 獾骨
- 半支莲
- 窄叶鼠李
- 红花山牵牛
- 矮人陀
- 钩栲
- 白仙茅
- 冬葵
- 蝗虫
- 倒水莲
- 鸭脚木叶
- 叶底红
- 鸡树条
- 红地榆
- 粗榧根
- 潺槁树
- 跳八丈
- 三块瓦
- 蜘蛛抱蛋
- 华泽兰
- 何首乌
- 雷公藤
- 圆果罗伞
- 土三七
- 红茎黄芩
- 藿香根
- 慕荷
- 白杨树根皮
- 白叶不翻
- 圆叶乌桕
- 桑霜
- 华东瓶蕨
- 白矾
- 蓼大青叶
- 接骨树
- 野扁豆
- 红丝线
- 银边吊兰
- 草苁蓉
- 野灯草
- 假茼蒿
- 刺楸
- 山狸子肉
- 新疆雪莲
- 鸡冠苗
- 樟树果
- 竹柏
- 白背叶
- 匙叶黄杨
- 尖山橙
- 红根草
- 黑种草子
- 地瓜藤
- 榕须
- 接骨紫菀
- 扁青
- 小金钱草
- 倒提壶
- 细叶大戟
- 蒲州豉
- 大皂角
- 牛耳岩白菜
- 千层楼
- 川鄂山茱萸
- 长管蝙蝠草
- 堵喇
- 化血胆
- 黄蜀葵叶
- 乌药
- 石床
- 竹茹
- 麻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