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块瓦
《*辞典》:三块瓦
拼音注音
Sān Kuài Wǎ
别名
地海椒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老鸦酸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麦穗七、钻地蜈蚣、断脚蜈蚣、大酸梅草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酢浆草科植物山酢浆草的全草或根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。根茎斜卧,有残留的鳞片状叶基。叶基生,少数;掌状复叶,柄长8~15厘米;小叶3枚,倒三角形,长2~2.5厘米,宽3~3.5厘米,先端凹缺,两角钝圆,全缘,基部楔形,上、下面及叶柄皆密被长柔毛。花梗长12~16厘米,中部有1苞片;花单生,白色或淡黄色,径约2厘米;花萼5深裂,绿色,裂片长椭圆形,长4~6毫米;花瓣5裂,长约2厘米,裂片倒卵形,膜质;雄蕊10,2轮,外轮较短,花丝基部合生;子房上位,5室,花柱5,分离。蒴果,成熟时室背开裂,将种子弹出。花期4~5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林下较阴湿的地方。分布我国西部、中部、南部从云南至台湾等地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酸微辛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,散瘀消肿。治肾炎血尿,疖肿,鹅口疮,跌打损伤。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利小便,解烦热。治眼目肿痛及小儿鹅口疮。"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行气养血,消肿散瘀。治贫血,跌打损伤,疖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荡,1~3钱。外用:蘸酒擦。
复方
①治肾脏炎和尿出血:三块瓦、包谷须、酸浆草,同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贫血:麦穗七三钱,当归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③治跌打损伤:鲜麦穗七全草三至五钱,水煎服;或用鲜麦穗七全草蘸热酒揉搽患处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橘叶
- 菱茎
- 飞廉
- 南天竹根
- 苦草
- 亮叶冬青
- 一点红
- 铁草鞋
- 离根香
- 苋实
- 黄秦艽
- 海龙
- 煨姜
- 白朱砂莲
- 蛇接骨
- 山刺柏
- 山白菊
- 蜥蜴
- 翻白叶
- 风箱树
- 女菀
- 蓬莱草
- 桤木
- 桑螵蛸
- 草血竭
- 枳壳
- 七里香
- 杜松
- 急性子
- 海松子
- 石韦
- 狗仔花
- 荚蒾
- 旱前胡
- 大叶蒟
- 桉叶
- 山槟榔
- 酸水草
- 散血藤
- 火炭母
- 大树跌打
- 阿氏蒿
- 桦叶荚蒾
- 岩茴香
- 葱须
- 亮叶桦皮
- 狗筋蔓
- 刮筋板
- 鹿角芦荟
- 接骨仙桃
- 荠菜
- 橘
- 淮山
- 柠条籽
- 蛤蟆草
- 刺楸
- 蓝叶棵
- 隔山撬
- 西瓜子仁
- 丁香枝
- 和血丹
- 龙头节肢蕨
- 草苁蓉
- 球衣藻
- 午时花
- 山岗荚
- 大报春花
- 滇常山花
- 雪猪骨
- 簕欓
- 雷公藤
- 野牡丹子
- 黄瑞木
- 勒马回
- 大沙叶
- 费菜
- 黄葵
- 野靛青
- 毛葡萄
- 人参条
- 岗梅
- 牛筋草
- 小红藤
- 蚌花
- 鲎尾
- 柃木
- 屎咕咕
- 枫杨
- 茳芒决明
- 砂仁壳
- 尖叶铁扫帚
- 飞天蜈蚣
- 节节茶
- 钻地风
- 笔罗子
- 铁牛钻石
- 鲤鱼
- 鸡枞
- 苦荞头
- 苍蝇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