拟缺香茶菜
《中华本草》:拟缺香茶菜
拼音注音
Nǐ Quē Xiānɡ Chá Cài
别名
野紫苏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拟缺香茶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bdosia excisoides(Su ex C.H.Hu)C.Y.Wu et H.W.Li[Plectranthus excisoides Su ex C.H.Hu;P.excisus auet.non Maxim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收,扎把晒干。
原形态
拟缺梨茶菜,多年生草本,高0.5-1.5cm。根茎横手,木质,有须根。茎直立,四棱形,具四槽,上部分枝,被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5cm,上部具宽翅;叶片宽卵圆形或卵形或圆卵形,长2.5-7cm,芝12-5.5cm,先端锐尖尾尖,基部宽楔形或平截,骤然渐狭下延,上面暗绿色,下面淡绿色,仅沿脉上疏被短柔毛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状牙齿;侧脉约3对。总状圆锥花序顶生或于上部茎叶腋生,由3-5花的聚花序组成;苞叶叶状,向上渐变小,苞片及小苞片线形;花萼花时钟形,外被短柔毛,萼齿5,上唇3齿,下唇2齿,具刺尖,果时花萼明显增大;花冠白、淡红、淡紫至紫蓝色,长约1cm,外疏被短柔毛及腺点,冠檐二唇形,上唇外反,下唇近圆形,内凹;雄蕊4,内藏,花丝中部以下具髯毛;花柱先端2浅裂,花盘环状。小坚果近球形,褐色,无毛。花期7-9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3000m的草坡、路边、沟边、荒地、疏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活血;解毒消肿。主感冒头痛;风湿痹痛;跌打瘀肿;骨折;外伤出血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石花
- 柏脂
- 接骨草
- 尖山橙
- 老龙皮
- 霞天曲
- 假酸浆子
- 羊洪膻
- 虎杖香蕈
- 曲枝天冬
- 白花丁香
- 石楠
- 玉屑
- 半枫荷根
- 槐花
- 草乌
- 蝴蝶花
- 白三七
- 汝兰
- 沙苑子
- 野鹅脚板
- 西南卫矛
- 鲤鱼脂
- 水桐木
- 秋海棠根
- 糜穰
- 桑芽
- 玫瑰茄
- 包袱七
- 花花草
- 獐牙菜
- 糙叶千里光
- 接气草
- 相思子根
- 菟葵
- 桃胶
- 藏菖蒲
- 九节菖蒲
- 西番莲
- 酱头
- 心叶忽布
- 鳣鱼
- 水葫芦苗
- 女娄菜根
- 花拐藤根
- 铁海棠花
- 桑鳸
- 漆树根
- 野海棠
- 水菖蒲
- 石菖蒲花
- 蟒蛇草
- 岩菖蒲
- 三七花
- 刺血红
- 太白三七
- 豪猪毛刺
- 勒马回
- 小叶桑
- 小红蒜根
- 芋梗
- 矩圆石韦
- 菖蒲叶
- 榧根皮
- 岩石羊
- 草牡丹
- 京大戟
- 天葵
- 花唐松草
- 小黄连刺
- 杏花
- 灯盏细辛
- 石面枇杷
- 石指甲
- 驴耳朵草
- 多花八角莲
- 水莎草
- 蔓胡颓子
- 绛梨木子
- 罗汉松叶
- 大青木
- 枸杞子
- 香叶
- 五色梅
- 茯苓皮
- 土槿皮
- 牛嗓管树
- 鹅首马先蒿
- 桐子花
- 黑脂麻
- 穇子
- 小花五味子藤
- 牛肉
- 玉蝉花
- 念珠根黄芩
- 番红花
- 树舌
- 陈壶卢瓢
- 麋角
- 西红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