拟缺香茶菜
《中华本草》:拟缺香茶菜
拼音注音
Nǐ Quē Xiānɡ Chá Cài
别名
野紫苏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拟缺香茶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bdosia excisoides(Su ex C.H.Hu)C.Y.Wu et H.W.Li[Plectranthus excisoides Su ex C.H.Hu;P.excisus auet.non Maxim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收,扎把晒干。
原形态
拟缺梨茶菜,多年生草本,高0.5-1.5cm。根茎横手,木质,有须根。茎直立,四棱形,具四槽,上部分枝,被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5cm,上部具宽翅;叶片宽卵圆形或卵形或圆卵形,长2.5-7cm,芝12-5.5cm,先端锐尖尾尖,基部宽楔形或平截,骤然渐狭下延,上面暗绿色,下面淡绿色,仅沿脉上疏被短柔毛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状牙齿;侧脉约3对。总状圆锥花序顶生或于上部茎叶腋生,由3-5花的聚花序组成;苞叶叶状,向上渐变小,苞片及小苞片线形;花萼花时钟形,外被短柔毛,萼齿5,上唇3齿,下唇2齿,具刺尖,果时花萼明显增大;花冠白、淡红、淡紫至紫蓝色,长约1cm,外疏被短柔毛及腺点,冠檐二唇形,上唇外反,下唇近圆形,内凹;雄蕊4,内藏,花丝中部以下具髯毛;花柱先端2浅裂,花盘环状。小坚果近球形,褐色,无毛。花期7-9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3000m的草坡、路边、沟边、荒地、疏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活血;解毒消肿。主感冒头痛;风湿痹痛;跌打瘀肿;骨折;外伤出血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臭蒿
- 文冠果
- 甘遂
- 拦路虎
- 杏仁
- 蜂房
- 桂花枝
- 黑蚂蚁
- 清沙草
- 羊胎
- 石头菜
- 柴厚朴
- 壮筋草
- 山芙蓉
- 丽春花果实
- 泡桐
- 南酸枣
- 吐铁
- 龙须参
- 蓝实
- 石榴花
- 水芦荻根
- 蒺藜花
- 玄精石
- 海星
- 蝗虫
- 坠桃草
- 荚果蕨贯众
- 荠宁
- 贯众
- 大叶凤仙花
- 飞蛾树
- 土玉桂
- 岩泽兰
- 葛谷
- 棕榈根
- 蛇藤
- 水冬瓜花
- 小棕皮头
- 草灵仙
- 荫风轮
- 荆三棱
- 毛葡萄根皮
- 石楠
- 水牛角浓缩粉
- 土一枝蒿
- 飞蛾藤
- 银边吊兰
- 黄背草
- 大伸筋
- 酸模叶橐吾
- 蓝叶棵
- 岩白菜素
- 大叶蛇泡簕
- 山乌桕根
- 桃树胶
- 地皮风
- 野猪脂
- 饭团根
- 雅红隆
- 干旱毛蕨
- 鹰不泊薳
- 鸦椿卫矛
- 朝鲜崖柏
- 返顾马先蒿
- 角花翠雀
- 山沉香
- 天生草
- 香油罐
- 杭州荠薴
- 十大功劳根
- 风毛菊
- 桃金娘
- 莎草
- 凤眼草
- 水松叶
- 桂竹香
- 催吐白薇
- 桂花跌打
- 虎尾轮根
- 凹裂毛麝香
- 梁王茶
- 水鳖蕨
- 金刀菜
- 细叶卷柏
- 小叶杜鹃
- 小叶野决明
- 琼越线蕨
- 雉
- 西藏水黄连
- 柠条子
- 无爷藤
- 毛连菜
- 茯苓皮
- 虫蚁菜
- 毛草龙
- 大薸
- 灰藋
- 一口红
- 滑石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