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叶地耳根
《中华本草》:大叶地耳根
拼音注音
Dà Yè Dì ěr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使君子科植物阔叶风车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mbritum latifolium BI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阔叶风车子CombretumlatifliumB1.大藤本,长可达30m。小枝被鳞片,通常无毛,间或带红色,节部膨大。叶对生;叶柄长1.5-2.5cm;叶片革质,阔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7-15cm,稀达18(-20)cm,宽5-8cm,稀达13cm,先端钝或短渐尖,基部钝圆,两面无毛,幼时被稀疏而明显鳞片,老熟时密被极细鳞片,但个别鳞片不明显,侧脉6-8对,脉腋有小窝穴,但无毛,中肋侧脉在背面突出,网脉较疏,两面可见。总状花序腋生或组成顶生圆锥花序,密被绒毛状微柔毛;花缘白色至黄绿色,极香,极多;苞片极小,早落;萼管漏斗状,后呈钟状,外面密布极短的绒毛状微柔毛和微小黄色的鳞片,内有一短毛环,毛长不超过萼齿,萼齿4,三角形,花时向外反折;花瓣4,长圆状倒卵形,顶端内凹,基部具短爪,与萼齿等长;雄蕊8枚,长约8mm;子房略具4棱,基部渐狭成柄,花柱粗壮,无鳞片,长9mm,棒状,顶端最宽;胚珠通常2颗。果圆形或倒卵形,顶端微凹,长与宽相等,2.5-3cm,具4翅,光亮而有脉纹,浅黄色至浅棕色,无鳞片,被稀少的短毛;果柄长58mm。花期1-4月,果期6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40-1000m的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;止痛止泻。主跌打损伤;腹痛;泄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蛇皮
- 花鱼
- 杨梅根
- 滨旋花
- 秘鲁香胶
- 黄蜀葵
- 迎春花叶
- 藤檀
- 藤麻
- 田旋花
- 九头青
- 喜树叶
- 倒赤伞
- 筋骨散
- 水黄连
- 芦花
- 石楠叶
- 刺血红
- 南瓜蒂
- 阴香皮
- 血人参
- 广东万年青
- 锁阳
- 栝楼皮
- 毛叶柿叶
- 倒卵叶五加
- 白郎花
- 玉叶金花
- 水蛭
- 水葫芦苗
- 弓果藤
- 光素馨
- 水葱
- 熊尾草
- 黑种草子
- 环维黄杨星D
- 楤木白皮
- 半夏
- 白豆
- 鬼臼叶
- 老虎姜
- 斑瓣虎耳草
- 臭黄荆根
- 罗锅底
- 长叶水麻
- 三叶排草
- 八宝镇心丹
- 长管蝙蝠草
- 野木鱼
- 八角枫叶
- 芦荟花
- 泥炭藓
- 石栗子
- 白茅针
- 决明子
- 龙头节肢蕨
- 鸡筋参
- 多齿蹄盖蕨
- 黑鹅脚板
- 杯苋
- 伏牛花
- 翅子木
- 藏丁香
- 荷莲豆菜
- 圆叶乌头
- 水毛花
- 蝎子七
- 小花花椒
- 大火草根
- 碎骨红
- 生姜汁
- 猴楠
- 糯米藤
- 檀香
- 木芙蓉
- 小一把抓
- 毒箭羊角拗
- 白马鬃铃花
- 绿盐
- 磨盘根
- 芫荽茎
- 豆油
- 豆豉草
- 昆明水金凤
- 柳杉
- 绒仙人球
- 绒毛鸭脚木
- 玉米黑粉
- 两面青
- 铜骨七
- 高山黄华
- 白颖苔草
- 除虫菊
- 鸢油
- 猕猴桃藤
- 山脚麻
- 小棕皮头
- 密叶绢藓
- 苜蓿根
- 沙茴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