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脖子药
《*辞典》:大脖子药
拼音注音
Dà Bó Zi Yào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草药》
来源
为苦苣苔科植物歪冠苦苣苔的根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40厘米左右。茎黑紫色,平滑无毛。叶互生,卵圆形,长4~8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两侧偏斜不等;无托叶。总状花序顶生,小花多数;萼钟形,5齿裂;花冠蓝色,2唇形,上唇短,2裂,下唇长,3裂;雄蕊2,内藏,着生于花冠上,花药粘合;蛛蕊花柱细长,伸出,柱头头状,2裂,子房上位。蒴果膜质,包藏于萼内。种子多数。花期夏、秋。
生境分布
生于路旁石缝中。分布我国西南各地。
性味
性平,味微咸。
功能主治
治甲状腺肿大.以大脖子药六两,泡酒服,并搽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大脖子药
拼音注音
Dà Bó Zi Yào
别名
串珍珠;半边脸
英文名
Root of Oblique Rhychoglossum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歪冠苦苣苔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ynchoglossum obliquum B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歪冠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。茎稍肉质,高(10-)18-60。叶互生;叶柄长0.5-4cm;叶片草质,斜椭圆状卵形或斜椭圆形,长4-12cm,宽2-6cm,先端渐尖,基部不对称,一侧半心形,一侧棒形,全缘,无毛或下面脉上疏被短毛。花序长3-12cm,顶生花序有多花,花梗长约3mm;苞片线形,长约3mm,常常蓝色;花萼短筒形,长约4.5mm,5裂近中部,裂片三角形;花冠蓝紫色,长10-15mm,只在内面口部突起处具短毛,其他部分无毛,檐部二唇花,上唇短,2裂,下唇较大,3裂,雄蕊2,位于前方,花丝线形,球形,长约4mm,包于增大的宿存萼内。种子长椭圆球形,长约0.3mm。花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2200m的山地林中或水沟边潮湿地或林下阴湿处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功能主治
软坚散结。主甲状腺肿大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服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浸酒搽患处。
临床应用
治甲状腺肿大。以大脖子药六两,泡酒服,并搽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扁竹兰
- 小金樱子
- 新裂耳蕨
- 大良姜
- 小马齿苋
- 大山黧豆
- 大荨麻
- 小蜡树
- 大理木香
- 大箭
- 新疆藁本
- 大戟
- 小青杨
- 大枣
- 大狼毒
- 大瓦韦膜叶星蕨
- 小飞扬草
- 大泡通
- 小金梅草
- 大烟锅草
- 大活
- 大绿藤
- 小被单草
- 心叶党参
- 新疆香堇
- 小萹蓄
- 大树甘草
- 五香草
- 大果巴戟
- 小连翘
- 小草乌
- 大羽藓
- 大石韦
- 小蓟
- 小鱼仙草
- 旋覆花根
- 新疆芍药
- 小麦苗
- 大沙叶
- 小黑菇
- 小蓝花地丁
- 心叶野海棠
- 大桫椤
- 新疆延胡索
- 小铜锤
- 旋鸡尾
- 悬钩茎
- 旋覆花
- 大脚菇
- 小金牛草
- 大苞叶千斤拔
- 黑沙蒿子
- 大母猪藤
- 心叶秋海棠
- 小飞蓬
- 小黄鼠狼
- 大报春花
- 大花剪秋罗
- 小金发藓
- 大树三台
- 小过江龙
- 悬钩根
- 心不干
- 大腹皮
- 大独叶草
- 旋蒴苣苔
- 斑鸠木
- 大山豆
- 禾秆蹄盖蕨
- 大火草根
- 小黄素馨
- 大红花点地梅
- 大羊角瓢
- 小黑牛
- 大对经草
- 大羽铁角蕨
- 大狗尾草
- 大细辛
- 大芒萁
- 大苞寄生
- 旋复花根
- 大草蔻
- 大花活血丹
- 大巢菜
- 大树跌打
- 大草乌
- 大肺经草
- 大泡通皮
- 大荃麻
- 紫弹树叶
- 大白顶草
- 大画眉草
- 大山芝麻
- 斜叶榕
- 大籽蒿
- 大独脚金
- 大薸
- 小黄皮
- 新疆藜芦
- 大花卫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