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飞扬
《*辞典》:大飞扬
拼音注音
Dà Fēi Yánɡ
别名
马鞍叶羊蹄甲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蝴蝶风、羊蹄藤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夜合叶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出处
《广西中药志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马鞍叶羊蹄甲的枝叶或根。夏、秋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约2米,幼枝、叶柄及花轴密被锈色短柔毛。叶互生,通常近圆肾形,长2~6厘米,宽3.5~6.5厘米,先端2裂,裂至叶的1/3~1/2,裂片圆,全缘,叶基部浅心形,下面密生红棕色短柔毛,基出脉通常7~9条;叶柄长1~2厘米。总状花序呈伞房状,与叶对生或顶生;小苞片1枚,线状披针形;萼管短,裂片阔矩圆形,长约5毫米,被白色短柔毛;花瓣6,白色,狭匙形,长于萼片;雄蕊10,5长5短;雌蕊1,密被绒毛.荚果矩形,先端偏,有细尖头,基部渐狭,无毛。花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溪边、沟旁、山谷、疏林下或灌丛中。分布四川、湖北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陕西等地。
性味
苦涩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润肺,敛阴安神,除湿,杀虫。治百日咳,心悸失眠,盗汗遗精,瘰窃,湿疹,疥癣。
①《广西中药志》:"去湿毒,杀虫止痒。治天泡疮、顽癣及一切皮肤湿毒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润肺止咳,清热敛阴,止痛安神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内服:煎汤,0.6~1两;浸酒或研末。
复方
①治百日咳:夜合叶的叶、百部、猪苦胆(炕干)各等量,研末。日服三次,每次三分至一钱,空腹时用开水吞服。
②治心悸失眠:夜合叶根、公鸡头、涩疙瘩根各五钱,石菖蒲、辰砂草各三钱。煨水服。
③治盗汗、遗精、夜尿多:夜合叶根一两,菌子串、仙茅根、金樱子各五钱。炖肉吃。
④治筋骨疼痛:夜合叶根五钱至一两,泡酒服。
⑤治九子疡:夜合叶根捣缄敷患处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朝阳草
- 对叶百部
- 大马哈鱼籽
- 大黄茎
- 半边苏
- 水芙蓉
- 大叶井口边草
- 大麦奴
- 水苦荬
- 野豇豆
- 打箭菊
- 三加皮
- 细叶大戟
- 大叶白头翁
- 大叶香荠菜
- 满江红
- 木香花
- 大麦秸
- 石榴叶
- 石楠叶
- 云南小膜盖蕨
- 双肾藤
- 沙生风毛菊
- 梅花刺根
- 细辛
- 蛤蜊粉
- 台湾三颗针
- 羊角桃
- 蚕豆壳
- 竹卷心
- 美脉藁本
- 石豇豆
- 半圆盖阴石蕨
- 粟芽
- 母菊
- 驴蹄
- 水白蜡
- 腺毛金星蕨
- 石通
- 猫须草
- 胡荽
- 胡桃根
- 荞麦叶
- 滇南冠唇花
- 藏山药
- 红背酸藤
- 木蜡树叶
- 杯苋根
- 草玉梅
- 红线麻
- 水红木根
- 棒棒草
- 莸
- 蓍草
- 半边旗
- 落葵花
- 石吊兰
- 铃茵陈
- 玄参
- 阴蚼
- 独脚蟾蜍
- 三裂叶犁头尖
- 砂仁花
- 刺玫花
- 省藤
- 营实
- 褐带环口螺
- 老虎姜
- 红花菜
- 芸苔子
- 紫背金盘草
- 石上铁角蕨
- 水团花根
- 一碗水
- 浮小麦
- 红薯细辛
- 曲枝假蓝
- 大一枝箭
- 沙棘豆
- 杏树根
- 咸秋石
- 扁樱桃
- 槐耳
- 野荞麦
- 倒提壶
- 萱草嫩苗
- 大叶桉叶
- 毛大丁草根
- 苋实
- 木通根
- 雁来红
- 银叶树
- 荫风轮
- 红花刺参
- 虎掌南星
- 野苋菜
- 红筷子
- 毛叶黄药
- 大叶白纸扇
- 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