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风药
《中华本草》:大风药
拼音注音
Dà Fēnɡ Yào
别名
叶青、纤序鼠李、皂布叶、染布叶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的根、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mnus napelensis(Wall.)Laws.[Ceanothus napelensis Wall.;R.paniculiflorus Schneid.;R.tonkinensis auct.non Pitard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茎,切段晒干。秋、冬季采根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尼泊尔鼠李 直立或藤状灌木。枝无刺,幼枝被短柔毛,后脱落,小枝具多数明显的皮孔。叶互生;叶柄长1.2-2cm,无毛;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,大小异形,小叶近圆形或卵圆形,长2-5cm,宽1.5-2.5cm;大叶宽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,长6-17(-20)cm,宽3-10cm,先端圆形,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具钝锯齿,上面深绿色无毛,下面仅脉腋被簇毛。腋生聚伞总状花序或下部有短枝的聚伞圆锥花序,长达12cm,花序轴被短柔毛;花单性,雌雄异株。5基数;萼片长三角形,先端尖,外被微毛;花瓣匙形,先端钝或微凹,基部具爪,与雄蕊等长或稍短;雌花的花瓣早落;有5个退化雄蕊;子房球形,3室,花柱3浅裂至半裂。核果倒卵状球形,长约6mm,基部有宿存的萼筒,具3分核。种子3颗,背面有纵沟。花期5-9月,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,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西藏,台湾有引种。
化学成分
全株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(emodin),大黄素甲醚(physcion),黄酮类化合物鼠李素(rhamnetin),鼠李柠檬素(rhamnocitrin),鼠李素-3-O-α-L-吡喃鼠李糖基(1→2)-O-α-L-吡喃鼠李糖基(1→6)-β-D-吡喃半乳糖甙(rhamnetin-3-O-α-L-rhamnopyranosyl(1→2)-O-α-L-rhamnopyranosyl(1→6)-β-D-galac-topgranoside〕,鼠李柠檬素-3-O-α-L-吡喃鼠李糖基(1→3)-O-α-L-吡喃鼠李糖基(1→6)-β-D-吡喃半乳糖甙(rhamnocitrin-3-O-α-L-rhamnopyranosyl(1→3)-O-α-L-rhamnopyranosyl(1→6)-β-D-galac-topyranoside];另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羽扇脂醇(lupool),β-谷甾醇-β-D-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-β-D-glucoside)等。
性味
涩;微甘;平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利水消胀。主风湿关节痛;慢性肝炎;肝硬化腹水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一枝旗
- 生等[藏药名]
- 刺针草
- 打虫果
- 海星
- 全叶青兰
- 塔黄
- 双肾草
- 红辣蓼
- 对叉疔药
- 单体蕊黄芪
- 方儿茶
- 四楞通
- 冬珊瑚
- 土附子
- 刺山茶根皮
- 狐头
- 黄皮树皮
- 复生草
- 头巾草
- 华南舌蕨
- 网脉旋蒴苣苔
- 番石榴
- 麝香壳
- 虎杖
- 黄泡果
- 山胡萝卜
- 侧耳
- 山芝麻
- 山枇杷叶
- 胡桃叶
- 沙地柏
- 出山虎
- 一匹绸
- 红花龙胆
- 红蒿枝
- 垂丝卫矛果
- 三加皮
- 红花青藤
- 蛇不见
- 红水芋
- 虾蟆胆
- 狐狸尾
- 狮子尾
- 海虾壳
- 黄桷树根疙瘩
- 桦革裥菌
- 红毛悬钩子
- 黄山梅
- 石霜
- 石面枇杷
- 红千层
- 红靛
- 猴枣
- 胜红蓟
- 野核桃仁
- 棕叶芦
- 刺人参
- 一口红
- 羽叶丁香
- 芋梗
- 药绿柴
- 黄毛岩白菜
- 水杨柳
- 江南地不容
- 花木通
- 胡桃青皮
- 云南蕊木
- 红黑二丸
- 水榆
- 厚皮香
- 水蛇皮
- 药用小阴地蕨
- 禾秆蹄盖蕨
- 山海螺
- 香水塔花
- 百舌鸟
- 紫菀
- 樟树果
- 荠菜花
- 红帽顶
- 云南小膜盖蕨
- 卤碱
- 黄水枝
- 海南粗榧
- 水杨木白皮
- 浙江过路黄
- 山峰西番莲
- 地胆
- 叉枝鸦葱
- 黄心果
- 黄水芋草
- 苦豆根
- 岗柃叶
- 人面子叶
- 大皮消
- 白辣蓼
- 蝶兰
- 鸡卵草
- 狗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