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昏头鸡
《中华本草》:大昏头鸡
拼音注音
Dà Hūn Tóu Jī
别名
贯众、蕨薇菜根、大叶兰芝、大叶鲁基、牛尾贯众、昏头鸡、大叶贯众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刺齿贯众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rtomium caryotideum(Wall.)Presl[Aspidium caryotideum Wal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挖出根茎,除去泥沙和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40-70cm。根茎短而直立,密被深褐色、披针形有缘毛的大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15-30cm,禾秆色,基部密被披针形鳞片,向上渐稀而呈狭线形;叶片长圆披针形,纸质,长25-40cm,宽10-20cm,单数一回羽状;羽片3-5对,侧生羽片阔镰状三角形,顶生1片通常较大,三尖叉形,长12-15cm,宽8-10cm,侧生羽片先端短尾尖,基部圆形,上侧或两侧呈三角形耳状凸起,边缘有规则的细刺状尖齿;叶脉网状,中脉两侧各有网眼6-7行,内藏小脉1-3条。孢子囊群圆形,生于内藏小脉中部,通常满布叶背;囊群盖褐色,边缘有长睫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2900m的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北、广东等地。
性味
苦;微寒;有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活血散瘀;利水消肿。主疔疮痈肿;瘰疬;毒蛇咬伤;崩漏带下;水肿;跌打损伤;蛔积;预防流感;麻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对叶四块瓦
- 大风子油
- 大画眉草
- 大绿藤
- 断肠草
- 梧桐花
- 大蛇药
- 大半边旗
- 对叶林根
- 无爷藤
- 大苞甲跖草
- 大果琉璃草
- 大画眉草花
- 小盘木
- 芜荑
- 蜈蚣草
- 大麻叶佩兰
- 大果巴戟
- 猬菊
- 碗花草
- 胃友
- 大唇香科科
- 大花美人蕉
- 下田菊
- 腽肭脐
- 蜈蚣藤
- 豌豆七
- 多花野牡丹
- 大叶云实
- 无患子叶
- 大花糙苏
- 大葫芦
- 大蕉皮
- 对节树根
- 打米花
- 梧桐子
- 王瓜子
- 大荃麻
- 对叶散花
- 杜仲叶
- 大毛桐子根
- 梧桐叶
- 小石蝴蝶
- 多苞糙苏
- 地刷子
- 地石榴花
- 多穗石柯叶
- 布狗尾
- 大丁草
- 大山玄参
- 无粉报春
- 大青木
- 大马哈鱼
- 大叶熊巴掌
- 大地棕根
- 大羽藓
- 大苞寄生
- 大鹅儿肠
- 大黄树
- 大唇马先蒿
- 大细辛
- 大肺经草
- 大叶桉叶
- 大叶酸藤
- 无花果叶
- 小红藤
- 对马耳蕨根
- 大叶藻
- 大昏鸡头
- 大板山蚤缀
- 大桫椤
- 大母猪藤
- 大粘药
- 大风艾
- 对马耳蕨
- 大榆蘑
- 大烟锅草
- 煨姜
- 大良姜
- 大萼鹿角藤
- 大飞扬草
- 大驳骨
- 大冷水麻
- 定经草
- 大叶金花草
- 小叶枇杷
- 大头橐吾
- 大巢菜
- 大透骨消
- 大火草根
- 单面针
- 五指毛桃根
- 羊角拗子
- 大剑叶木
- 大花柳叶菜
- 多斑紫金牛
- 地白草
- 地黄叶
- 多叶花椒
- 地红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