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苞甲跖草
《中华本草》:大苞甲跖草
拼音注音
Dà Bāo Jiǎ Zhí Cǎo
别名
七节风、竹叶菜、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苞鸭跖草,多年生直立粗壮草本,高约80cm。不分枝或上部分枝,幼枝一侧被1条棕色柔毛,后变为无毛。叶互生;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0-16cm,宽2-4.5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渐狭两面被疏柔毛或短刚毛;叶鞘宽大,长2.5-3cm,宽0.8-1.5cm,边缘密被棕色长睫毛。总苞片数个在茎顶集成头状,下缘合生成扁的漏斗状,长约2cm;聚伞花序有花3-7,具短梗;萼片3,膜质,披针形,长约5mm;花瓣3,蓝色,薄膜质,匙形或倒卵圆形,长5-8mm,宽约4mm,内面2片具爪;雄蕊6,发育雄蕊3,花丝无毛;子房近椭圆形,3室。蒴果倒卵状三棱形,长约4mm,3瓣裂,每室有1颗种子。种子椭圆形。花期6-8月,果期9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一海拔(110-)1000-2000(-2700)m的溪边、山谷及山坡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甘,性寒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清热解毒;凉血止血。主水肿;脚气;小便不利;热淋尿血;鼻衄;血崩;痢疾;咽喉肿痛;丹毒;痈肿疮毒;蛇虫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30-45g;或捣汁含咽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咳嗽草
- 代赭石
- 金草
- 木瓜核
- 倒钩刺
- 大狼毒
- 大红袍
- 番石榴根
- 大红菇
- 米皮糠
- 金线鱼
- 火炭母
- 金边莲
- 感应草
- 东北雷公藤
- 大茶根
- 桂树根
- 刀豆
- 香石藤叶
- 栝楼子
- 刀豆壳
- 伏龙肝
- 天泡子
- 大黑头草
- 倒生莲
- 天仙果
- 天山堇菜
- 大果琉璃草
- 番泻叶
- 美商陆
- 大画眉草花
- 广豆根
- 广防己
- 番薯
- 木荷
- 宽唇神香草
- 到老嫩
- 凤仙花
- 枸骨叶
- 伞花绢毛菊
- 蝮蛇皮
- 美人蕉根
- 宽叶荨麻
- 西归芹根
- 磨盘草子
- 苦壶卢花
- 口蘑
- 鸡冠子
- 铁罗伞
- 扶芳藤
- 栝楼
- 大绿藤
- 七筋姑
- 对叶草
- 单花金丝桃
- 全光菊
- 干蟾
- 法半夏
- 丁癸草
- 橄榄核
- 宽瓣红景天
- 括金板
- 枫荷梨
- 千日红
- 大鱼鳔花
- 佛杜树
- 广东土牛膝
- 金箔
- 金钱橘饼
- 金鸡脚
- 紫玉簪根
- 黄缅桂果
- 黄花木
- 刺齿凤尾蕨
- 铜锤草根
- 苦草
- 矮杨梅皮
- 苦壶卢子
- 鲨鱼肉
- 西北莸
- 柘耳
- 大茶药根
- 青蛇莲
- 菝葜
- 黄藤叶
- 糙叶水苎麻
- 野蘑菇
- 定木香
- 大豆黄卷
- 黄花香
- 黄藁本
- 黄花香茶菜
- 朴树
- 大青
- 黄矾
- 黄竹参
- 大透骨草
- 大青根
- 霞天曲
- 大青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