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荷
《中华本草》:木荷
拼音注音
Mù Hé
别名
木艾树、何树、柯树、木和、回树、木荷柴、横柴。
英文名
root-bark of Schima
出处
出自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木荷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木荷 常绿乔木,高10-20m。树干挺直;树皮灰褐色或深褐色,粗糙纵裂;小枝皮孔显着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单千周,卵状椭圆形、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9-12c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具钝锯齿,睚同深绿色,有光泽,网脉下陷,丰面淡绿色,幼时有毛。花两性,径约3cm,常单生于近枝顶叶腋或在枝顶集生成短总状花序;花梗粗壮,长1-2cm;萼片5,半圆形,里面有白色绢毛,缘部有白色睫毛;花瓣5,白色,倒卵形,大小不等,基部及缘部有毛;雄蕊多数,花药丁字着生;子房上位,5室,基部密被绢毛,花柱1,柱头5裂。蒴果木质,褐色,扁圆形,径约1.5cm,疏生细毛,基部具宿存萼片,熟时室背5裂,中轴宿存。种子肾形,淡褐色,长约7mm,;宽约5mm,边缘有翅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-1500m向阳山地杂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台湾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温;有毒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攻毒,消肿。主疔疮;无名肿毒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。
注意
本品因有大毒不可内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木荷
拼音注音
Mù Hé
别名
木艾树(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),何树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
出处
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
来源
为山茶科植物木荷的根皮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乔木,高8~18米;无毛,或幼枝略被毛。叶革质,卵状椭圆形至矩圆形,长lO~12厘米,宽2.5~5厘米;叶柄长1.4~1.8厘米。花白色,单独腋生或顶生成短总状花序;花梗长1.2~1厘米,通常直立;萼片5,边缘有细毛;花瓣5,倒卵形;雄蕊极多数;子房基部密生细毛。蒴果近球形,径约1.5厘米,5裂,果皮木质。花期5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杂木林中。分布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台湾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
毒性
有大毒。
功能主治
外敷疔疮,无名肿毒。
注意
不可内服。(性味以下出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米碎花
- 绿豆
- 木麻黄
- 绵马贯众
- 栗壳
- 梨木皮
- 毛连
- 丽萼熊巴掌
- 牡丹花
- 猫儿屎
- 罗汉果
- 木槿
- 米百合
- 梅
- 柳叶
- 栾犀
- 毛叶巴豆
- 毛山荆子
- 六大天王
- 牡蒿根
- 猕猴肉
- 罗浮柿
- 吕宋果
- 律草
- 漏芦
- 狸尾草
- 毛翠雀花
- 狼尾草根
- 绿豆升麻
- 猫花
- 木虾公
- 木锦鸡儿
- 李
- 美丽胡枝子根
- 梦花
- 母猪草
- 毛莲蒿
- 猕猴梨
- 木棉根
- 猫头鹰
- 木绣球茎
- 磨盘草子
- 毛木树叶
- 烂茶叶
- 毛花点草
- 绿豆芽
- 猫头
- 凉喉茶
- 木荷叶
- 木香花
- 毛冬青
- 木棉皮
- 木竹子皮
- 老白花树皮
- 木蓝
- 米面蓊叶
- 杧果叶
- 美汉草
- 柳杉叶
- 毛叶兔耳风
- 篱栏子
- 绿萼水珠草
- 六月瓜
- 木莲果
- 檰芽
- 芒根
- 毛果小甘菊
- 毛枝卷柏
- 毛毡草
- 牡丹三七
- 亮叶冬青根
- 牡荆茎
- 勒鱼
- 榈木
- 榔榆茎叶
- 毛梾枝叶
- 狼肉
- 猫爪草
- 梨木灰
- 琉璃草根
- 毛足铁线蕨
- 绿花耧斗菜
- 牡蛎
- 绿青
- 木槿皮
- 猫眼草
- 木鳖子
- 芒小米草
- 楼梯草根
- 毛连菜
- 了哥王子
- 牡荆油
- 六轴子
- 冷杉果
- 木香子
- 木麻黄种子
- 栎叶槲蕨
- 毛茄
- 毛茛
- 络石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