瓠子子
《中华本草》:瓠子子
拼音注音
Hù Zǐ Zǐ
英文名
seed of Hispid Bottle Gourd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瓠子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genaria siceraria(Molina) Standl. Var. Clavata Ser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将成熟的果实剖开,取出种子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茎、枝具沟纹,被粘质长柔毛,老后渐脱落。叶互生;叶柄长达20cm,被毛;顶端有2腺体;卷须纤细,上部分2歧;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,长、宽均10-35cm,不分裂或稍浅裂,边缘小齿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花白色。雄花花萼筒漏斗状,裂片披针形,花冠裂片皱波状;雄蕊3,花室折曲;雌花花萼和花冠似雄花;子房圆柱状,密被粘质长柔毛。果实粗细均匀而呈圆柱状,稍弯曲,长60-80cm,绿白色,果肉白色。花期7-8月,果实8-9月。
化学成分
含油51.57%。油中含饱和脂肪酸22.7%、油酸18.7%、亚油酸58.6%。
性味
甘;寒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毒;活血;辟秽。主咽喉肿痛;跌打损伤;山岚瘅气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,外用:适量,煎汤擦浴。
各家论述
《滇南本草》:煎汤,治哑瘴;治棒疮跌打,搽之;与生姜同服,治咽喉肿疼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瓠子子
拼音注音
Hù Zǐ Zǐ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葫芦科植物瓠子的种子。
化学成分
含油51.57%。油中含饱和脂肪酸22.7%、油酸18.7%、亚油酸58.6%。
功能主治
《滇南本草》:"煎汤,治哑瘴;治棒疮跌打,搽之;与生姜同撮,治咽喉肿疼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藤藤秧
- 桑芽
- 海韭菜
- 火炮草果
- 红小麻
- 河套大黄
- 红楠皮
- 水朝阳根
- 水苦荬
- 水茴香
- 散尾葵
- 树头芭蕉
- 红椋子
- 水紫菀
- 杉子
- 红叶甘橿
- 河鲀鱼
- 洪连
- 海南砂仁
- 红毛草
- 红白二丸
- 水朝阳草
- 石萝藤
- 石风丹
- 石豆瓣
- 石韦毛
- 合萌叶
- 含羞草
- 肾果小扁豆
- 旱柳叶
- 杭州荠薴
- 蓍草
- 青蒿露
- 石山花椒
- 石松子
- 山蛩虫
- 水玉簪
- 山麻杆
- 狐狸尾
- 红毛悬钩子
- 红水芋
- 桑椹子
- 山香
- 猴枣
- 桦革裥菌
- 山萝卜
- 红牛皮菜
- 杉蔓石松
- 柿霜
- 桑根
- 墨汁鬼伞
- 桑椹酒
- 山道年蒿
- 山铁树
- 水白蜡树皮
- 红寒药
- 海萝
- 水獭
- 树扁竹
- 红木香
- 山莴苣
- 海鹞鱼齿
- 杉寄生
- 山苦草
- 灰毛婆婆纳
- 海柳
- 山藿香
- 山蟹
- 山马兰
- 红头草
- 红毛毡
- 水冬瓜花
- 山茴芹
- 华山矾果
- 华风车子
- 砂仁
- 厚朴花
- 粟糖
- 华萝藦
- 石韦
- 火秧竻蕊
- 华风车子叶
- 华鹅耳枥
- 石黄连
- 合子草
- 壶卢秧
- 孩儿茶
- 绳藻
- 昏鸡头
- 苏头
- 核桃仁
- 蛇尾草
- 石楠叶
- 山螃蟹
- 水苦荬果实
- 红对节子
- 海菜
- 红接骨草
- 桑白皮
- 红梗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