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头菜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树头菜
拼音注音
Shù Tóu Cài
别名
四方灯盏
来源
白花菜科鱼木Crataeva unilocularis Buch.-Ham.[C. religiosa Foret. f.],以树皮、果实入药。
生境分布
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。
化学成分
果实含有多种生物碱,树皮含有皂甙。
性味
苦,微寒。
功能主治
破血,退热。主治催产,胃痛,扁桃体炎,关节痛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注意
孕妇忌服;忌与鸡肉汤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树头菜
拼音注音
Shù Tóu Cài
别名
鹅脚木叶、鼓槌果、苦洞树、鸡爪菜、帕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白花菜科植物树头菜的茎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ateva unilocularis Buch.Ham.[C.religiosa auct.non Forst.f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树头菜,落叶无刺乔木,高达10m以上。指状复叶;具长柄;小叶3枚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7-12cm,宽3-5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背灰绿色伞房花序顶生;花大,杂性,直径5-7cm,初绿黄色,后变淡紫色;萼片4,下部与花盘粘合;花瓣4,卵形或矩圆形,先端钝或短尖,有柄;雄蕊无数,与雌蕊柄的基部合生;子房具柄,1室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2.5-4cm。种子多数。花期3-4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栽培于村边道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健胃。主痧症发热;烂疮;蛇咬伤;胃痛;风湿性关节炎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内服:煎汤,6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辛夷
- 草蛛
- 野席草根
- 蒟酱
- 羊角藤叶
- 山鸡
- 和血丹
- 羊心
- 红花菜
- 湖广草
- 炙甘草
- 黄芩
- 桑白皮
- 荆三棱
- 山黄麻叶
- 白花灯笼
- 大花素馨花
- 山莴笋
- 树茭瓜
- 扇蕨
- 黄瓦韦
- 沙参
- 苣荬菜
- 胡桃枝
- 皱叶鼠李
- 华南鳞盖蕨
- 杓儿菜
- 刺人参
- 肾蕨
- 深山不出头
- 石荠苎
- 湖北麦冬
- 山红稗
- 刺柄莲座蕨
- 罂粟嫩苗
- 蒲桃
- 漏斗菜
- 长圆叶梾木枝叶
- 广西莪术
- 碗蕨
- 马鞍叶
- 栗毛球
- 牛角瓜
- 龙牙楤木果
- 裂叶翼首花
- 小酒瓶花
- 云南野当归
- 黄瑞木
- 露兜竻蔃
- 大白顶草
- 湖北贝母
- 山柳
- 黄水芋
- 薯莨
- 双股箭
- 云南鸡矢藤
- 苣荬菜花
- 鲢鱼
- 黄栌
- 红牛皮菜
- 熊蕨根
- 牛耳草
- 蛇不见
- 藜芦
- 牛筋
- 鸭脚木叶
- 对叶草
- 华东木蓝
- 野苦梨根
- 冷蕨子草
- 金花茶花
- 卷边桩菇
- 椰子浆
- 酸不溜根
- 诃子核
- 紫弹树根皮
- 五指山参
- 山油麻
- 罗汉松根皮
- 苞叶木
- 驴打滚草
- 楝花
- 芜荑酱
- 匙叶黄杨
- 牛筋草
- 野芭蕉
- 雀舌豆
- 白鲜皮
- 朱兰
- 山海螺
- 沙枣花
- 落花生
- 莸
- 柳叶绣球菊
- 棉团铁线莲
- 澜江百合
- 三月泡
- 蜈蚣旗根
- 狭叶垂头菊
- 磨盘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