拦路虎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拦路虎
拼音注音
Lán Lù Hǔ
别名
喉痛药
英文名
Root of Clark Clematis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平坝铁线莲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clarkeana Lévl.et Vant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平坝铁线莲,木质藤本,长约2m。茎圆柱形,棕黑色或在幼时灰棕色,有短柔毛及纵沟纹。叶对生,三出复叶;叶柄长4-6cm,幼时被短柔毛;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7-12cm,宽2-5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整齐的浅锯齿或部分全缘,两面近无毛或下面叶脉有短柔毛,基出主脉3条,上面微凸,下面隆起;小叶柄长3-10mm。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,无毛;两性花,常有3朵,花序梗长1-2cm,在分枝处有1对鳞状苞片,花梗长1-2cm,无毛;萼片4,卵状长方形,长约1.2cm,宽约5mm,淡黄色,钟状,直立,外面被短柔,内面仅先端被疏柔毛,边缘被白色绒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与萼片等长,花丝两侧及背面被柔毛,内面无毛,花药线形,无毛;心皮及花柱被柔毛。瘦果卵形,被短柔毛,宿存花柱羽毛状,长2-2.5cm。花期10-11月,果期11月至翌年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400-2900m的山坡林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中部、云南西北部。
性味
苦;性寒
归经
肺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消肿;通经下乳。主主治咽喉肿痛;水肿脚气;湿热淋证;闭经;产妇乳汗不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拦路虎
拼音注音
Lán Lù Hǔ
别名
喉痛药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拦路虎的根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藤本。茎细长,有纵条纹。3出羽状复叶,对生,有长柄,长约3厘米,常卷曲;小叶有短柄,长约0.3厘米,叶片线状披针形,质薄,长5~8厘米,宽1~1.7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,基出脉3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丛林中或路旁,分布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解毒,清热利尿。
复方
①治脚气水肿:拦路虎五钱。煨水服。
②治喉痛:拦路虎一钱。泡开水慢慢咽下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莲蓬草
- 琼枝
- 唢呐花
- 石榴叶
- 苦蘵
- 独叶一枝花
- 白叶不翻
- 月季花根
- 牛眼珠
- 麻腊干
- 山薄荷
- 鳢鱼胆
- 越王余筭
- 短小蛇根草
- 黄缅桂
- 豆叶七
- 蝎子七
- 海松子
- 车桑仔
- 金叶子
- 倒爪草
- 菜蓟
- 侧耳
- 钓鱼竿
- 獾油
- 九爪龙
- 红叶藤
- 浮海石
- 小叶爱楠
- 骆驼脂
- 杉寄生
- 地龙
- 草灵脂
- 地下明珠
- 小花鸢尾
- 榕树叶
- 树茭瓜果
- 黄杨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姜三七
- 老鸦花藤
- 饭团藤
- 蝗虫
- 猫儿屎果
- 薄荷素油
- 蓝树
- 假鹰爪根
- 蕨麻
- 曼陀罗根
- 鸡血七
- 白龙头
- 过山风
- 麂子草
- 山乌龟
- 大麦泡
- 蔊菜
- 井口边草
- 广布柳叶菜
- 川桂
- 毛蜂子
- 毒根斑鸠菊
- 木香花
- 小儿腹痛草
- 蛤壳
- 车前草
- 野杜仲果
- 铃兰
- 川谷根
- 狐头
- 打米花
- 蝈蝈
- 蚶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吊兰
- 瓜蒌子
- 单叶铁线莲
- 穿山龙
- 石腊红
- 黄花蒿
- 胡桃树皮
- 胆南星
- 榕树皮
- 米露
- 花椒叶
- 紫雪花
- 鹅
- 金钟花
- 使君子叶
- 乔木紫珠
- 刺黄连
- 岗柃
- 金箔
- 樗白皮
- 香橼
- 南天竹叶
- 东风橘根
- 费菜
- 黑骨头
- 簕欓
- 南牡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