拦路虎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拦路虎
拼音注音
Lán Lù Hǔ
别名
喉痛药
英文名
Root of Clark Clematis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平坝铁线莲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clarkeana Lévl.et Vant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平坝铁线莲,木质藤本,长约2m。茎圆柱形,棕黑色或在幼时灰棕色,有短柔毛及纵沟纹。叶对生,三出复叶;叶柄长4-6cm,幼时被短柔毛;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7-12cm,宽2-5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整齐的浅锯齿或部分全缘,两面近无毛或下面叶脉有短柔毛,基出主脉3条,上面微凸,下面隆起;小叶柄长3-10mm。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,无毛;两性花,常有3朵,花序梗长1-2cm,在分枝处有1对鳞状苞片,花梗长1-2cm,无毛;萼片4,卵状长方形,长约1.2cm,宽约5mm,淡黄色,钟状,直立,外面被短柔,内面仅先端被疏柔毛,边缘被白色绒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与萼片等长,花丝两侧及背面被柔毛,内面无毛,花药线形,无毛;心皮及花柱被柔毛。瘦果卵形,被短柔毛,宿存花柱羽毛状,长2-2.5cm。花期10-11月,果期11月至翌年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400-2900m的山坡林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中部、云南西北部。
性味
苦;性寒
归经
肺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消肿;通经下乳。主主治咽喉肿痛;水肿脚气;湿热淋证;闭经;产妇乳汗不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拦路虎
拼音注音
Lán Lù Hǔ
别名
喉痛药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拦路虎的根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藤本。茎细长,有纵条纹。3出羽状复叶,对生,有长柄,长约3厘米,常卷曲;小叶有短柄,长约0.3厘米,叶片线状披针形,质薄,长5~8厘米,宽1~1.7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,基出脉3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丛林中或路旁,分布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解毒,清热利尿。
复方
①治脚气水肿:拦路虎五钱。煨水服。
②治喉痛:拦路虎一钱。泡开水慢慢咽下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牡蒿根
- 长叶紫珠
- 锦鸡儿
- 山慈菇
- 荞麦七
- 灵猫肉
- 野苦瓜
- 鸱肉
- 布朗耳蕨
- 番红花
- 糙壳菱蟹
- 芒种花
- 蛤蚧
- 白杨树
- 假耧斗菜
- 蛇退
- 黄杞
- 塔黄
- 盾叶莓
- 狗缨子
- 骨节草
- 薇籽
- 剑叶耳草
- 香榧草
- 百里香
- 苦檀子
- 野菠菜
- 横经席
- 苦地丁
- 春花木
- 橘叶
- 紫丁香
- 麻柳树根
- 小伸筋草
- 桑根
- 黄龙藤
- 苦楝子
- 鸊鷉
- 鸡眼草
- 半边菜
- 回心草
- 玉蜀黍
- 毛大丁草
- 扁轴木
- 雪参
- 细齿叶柃
- 贵州远志
- 鹤虱
- 黄山药
- 香菊
- 方儿茶
- 青黛
- 黑风藤
- 玉屑
- 野芭蕉
- 獐髓
- 罗裙带
- 买麻藤
- 蘘荷子
- 鳗鲡鱼
- 苦蘵果实
- 马刀
- 鸭舌鱼鳖
- 鲤鱼胆
- 海参内脏
- 象骨
- 马来蒲桃
- 七里明
- 石防风
- 草独活
- 白饭树
- 山荔枝果
- 牛耳散血草
- 猪耳掌
- 水茴香
- 安息香
- 厚皮香
- 紫萝兰
- 豹子眼睛果
- 莲须
- 野菊花
- 药鼠李实
- 凹裂毛麝香
- 刺苞南蛇藤果
- 枇杷芋
- 了哥王
- 太白小紫菀
- 珍珠风子
- 白勒
- 矮陀陀
- 龙舌兰
- 地黄实
- 多穗石柯叶
- 山樱桃核
- 散血藤
- 吕宋楸毛
- 堆莴苣
- 地黄叶
- 小乌泡
- 多刺绿绒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