戎盐
《*辞典》:戎盐
拼音注音
Rónɡ Yán
别名
胡盐(《别录》),秃登盐、阴土盐(《唐本草》),石盐、寒盐、冰石(《石药尔雅》),羌盐(《日华子本草》),青盐(《本草图经》),岩盐(《地质矿物学大辞典》),大青盐(《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本经》
来源
为卤化物类矿物石盐的结晶。全年可采,一般多在6~8月间进行,自盐湖中取出,晒干。
原形态
等轴晶系。晶体通常为立方体,集合体成疏松或致密的晶粒状和块状,晶面特具漏斗状之阶梯凹。纯净的石盐为无色透明或白色,但常染成各种颜色,如灰色(染色质常为泥质油点)、黄色(氢氧化铁)、红色(无水氧化铁)、褐色或黑色(有机质)等,有时有蓝色斑点不均匀地分布在其中。条痕为白色。玻璃光泽,稍受风化的表面为脂肪光泽。解理完全。断口呈贝壳状。硬度2.5。比重2.1~2.6。性脆。有咸味。具吸湿性,易溶于水。
产于炎热干燥地区的盐湖和海滨浅水泻湖中。常与其他盐矿、石膏以及砂岩、粘土等伴生于沉积岩中。
生境分布
主产青海盐湖中,其他如陕西、山东、安徽、云南、甘肃、新疆、内蒙古等地亦产。
形状
为正方形或不规则多棱形,直径1~2厘米。青白色至暗白色,半透明,多数颗粒均有小形孔洞1至数个,孔洞为圆形或不规则形。质硬,可砸碎,断面洁净而光亮。气微,味咸。以纯净、色青者为佳。易溶于水。水溶液显钠盐与氯化物的各种特殊反应。
性味
咸,寒,
①《别录》:"味咸,寒,无毒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平。"
③《本草衍义》:"甘,咸。"
炮制
拣净杂质,簸净灰沙。
归经
入心、肾、膀胱经。
①《本草衍义》:"入肾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入手足少阴经。"
③《长沙药解》:"入足太阳膀胱经。"
功能主治
凉血,明目。治尿血,吐血,齿舌出血,目赤痛,风眼烂弦,牙痛。
①《本经》:"主明目、目痛,益气,坚筋骨。"
②《本草经集注》:"解斑猫、芫青毒。"
③《别录》:"主心腹痛,溺血,吐血,齿舌血出。"
④《日华子木草》:"助水脏,益梢气,除五脏症结,心腹积聚痛,疮疥癣等。"
⑤《本草衍义》:"功在却血。治目中瘀赤涩昏。"
⑥《纲目》:"功同食盐。"
⑦《本草备要》:"坚骨固齿,明日乌须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分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揩牙或水化漱口,洗目。
注意
水肿忌服。
《得配本草》:"呕吐者禁用。"
复方
①治远年风赤眼肿痛:青盐、硇砂、石胆各一分。上药用醋浆水一小盏:于瓷器中浸,日中曝之,候其药着于瓷器四畔,干刮取如粟米大,夜卧时着眼两眦,不过三、四度。(《圣惠方》)
②治风眼烂弦:戎盐化水点之。(《普济方》)
③治风热牙痛:青盐一斤,槐枝半斤。水四碗,煎汁二碗,煮盐至干,炒研,日用揩牙。(《唐瑶经验方》)
④治肾虚齿痛:戎盐一分,地骨皮一两,细辛半两,生地黄(切,焙)一两。上四味粗捣筛。每服五钱匕,水一盏,煎十余沸,去滓热煠,日三。(《圣济总录》戎盐汤)
⑤治浸淫疮:戎盐二分,大黄四分,闾茹一分。上三味捣散,以酒和敷疮上,日三。(《古今录验方》戎盐散)
⑥治痔疮漏疮:白矾四两,青盐四两。为末,猪尿脬一个盛之,阴干。每服五钱,空心温水下。(《赵氏经验方》)
⑦治小便不利:茯苓半斤,白术二两,戎盐弹丸大一枚。上三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温再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茯苓戎盐汤)
⑧治遗尿:戎盐三分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,蒲黄一两。白矾三分(烧令汁尽),龙骨一两,鹿角胶二两(捣碎,炒令黄燥)。上药捣细罗为散。每于食前,煎枣汤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戎盐散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刺玫
- 石血
- 贴骨散
- 顶羽菊
- 衣鱼
- 臭黄皮
- 樟树果
- 鹿仙草
- 定草根
- 黄栌根
- 马蔺子
- 核桃叶
- 凤眼果
- 毛药
- 胡莲
- 鸡蛋壳
- 毛叶兔耳风
- 鸡血七
- 圆叶母草
- 亮叶桦
- 大麦苗
- 岗梅
- 臭矢菜
- 蝈蝈
- 苦竹叶
- 胡颓子根
- 浮萍
- 螳螂
- 鬼毛针
- 南鹤虱
- 铅丹
- 蒟酱
- 五月霜
- 三点金草
- 常春藤
- 蛇接骨
- 凉伞盖珍珠
- 黑草
- 乌药
- 景天三七根
- 橘红
- 浮尸草
- 蛇疙瘩
- 水芹
- 蓬莱草
- 川木通
- 长春花
- 鸡爪竻
- 黄颡鱼涎
- 箭叶蓼
- 藤商陆
- 朱顶红
- 虫牙药
- 屎咕咕
- 水马桑
- 川谷根
- 百足藤
- 灰锤
- 鰕虎鱼
- 龙船花茎叶
- 绢毛木姜子
- 吹风藤
- 通草
- 亚泵礴
- 苦马豆
- 茴香虫
- 曼陀罗子
- 石灰华
- 花生壳
- 齿叶橐吾
- 异叶米口袋
- 接骨草
- 海龟
- 支柱蓼
- 山砂姜
- 金钱白花蛇
- 风箱树花
- 含羞草
- 百灵草
- 尖头蚱蜢
- 回心草
- 茳芒决明
- 蠘
- 假苦瓜
- 刺黄连
- 鳕鱼鳔
- 笔罗子
- 白鹤藤
- 构菌
- 天麻茎叶
- 丁锅树叶
- 刺梨根
- 骆驼黄
- 散血藤
- 苦木
- 龙须草
- 苋实
- 丹参
- 尖耳贯众
- 川牛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