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鸠菊
《中华本草》:斑鸠菊
拼音注音
Bān Jiū Jú
别名
豆腐渣树、聋耳朵树、鸡菊花、火炭树、火炭叶、火烧叶、火烫叶、火藤菊
英文名
Edible Ironweed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斑鸠菊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nonia esculenta Hemsl.[V. papil-lasa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斑鸠菊 灌木或小乔木,高2-6m。枝圆柱形,多少具棱,小枝被灰白色密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1-1.5cm,有灰白色密柔毛;叶片卵状椭圆形、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8-23cm,宽2-8cm,先端渐尖或短尖,基部宽楔形,全缘,少有波状,侧脉9-13对,弧状伸向边缘,细脉网状,叶脉在下面明显突起,上面暗绿色,有乳头状突起,稍粗糙,下面被灰白色短柔毛,两面均有亮腺点,纸质。头状花序多数,径2-4mm,具5-6个花,在枝端或上部叶腋排列成密或较密的宽圆锥花序;花序梗细,长2-5mm,或近无柄,被密绒毛;总苞倒锥状,径2-3mm,基部尖,总苞片少数,革质,约4层,外层小,近圆形或卵形,内层较大,长圆形,先端钝,外面密生短柔毛;花托小,具窝孔;花淡紫红色,花冠管状,长约7mm,具腺,向上部稍扩大,裂片线状披针形,先端外面具腺。瘦果近圆柱形,稍压扁,淡黄褐色,长约3mm,稍具棱,被短疏毛或腺点;冠毛2层,白色或污白色,外层短,内层糙毛状,长6-7mm。花期7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700m的山坡阳处、草坡灌丛、山谷疏林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生肌敛疮。主阑尾炎;疮疖;烫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粉调敷。
各家论述
《云南药用植物名录》:用于阑尾炎、疮疖。叶:治疗烫火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斑鸠菊
别名
豆腐渣树、聋耳朵树、鸡菊花
来源
菊科斑鸠菊Vernonia esculenta Hemsl.[V. papillosa Franch.]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
性味
甘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消炎,解毒。主治阑尾炎,疮疖。
用法用量
3~5钱;外用研粉,调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钟花
- 红白二丸
- 红毛鸡
- 海胆
- 红叶铁线莲
- 红水芋
- 红毛草
- 旱柳叶
- 红椋子
- 红毒茴
- 北风草
- 南蛇簕
- 寄居蟹
- 过山青
- 布朗耳蕨
- 岩豆
- 蒙莸
- 南天竹子
- 鲤鱼胆
- 天香炉
- 千叶独活
- 金莲花
- 乌龟
- 含羞草
- 海仙花
- 黄水茄
- 樟柳头
- 金匙叶草
- 黑大艽
- 赤麻鸭
- 木槿子
- 番石榴皮
- 红石耳
- 旱金莲
- 红粘谷子
- 紫背天葵草根
- 红扁藤
- 红树叶
- 红半边莲
- 红橡木子
- 剪刀股
- 乔木五加
- 云香草
- 水棘针
- 大苞寄生
- 葛根
- 浆水
- 撑篙竹
- 继木[檵木]
- 大树皮
- 凉伞盖珍珠
- 珍珠莲根
- 景天花
- 苦荞头
- 柳叶菜
- 老鸦柿
- 乌骨鸡
- 脉耳草
- 芒果核
- 软枣子
- 星毛蕨
- 火焰子
- 鄂豆根
- 复叶葡萄叶
- 藏茄
- 鸡根
- 大巢菜
- 赤瓟
- 鬼毛针
- 金线鱼
- 吹风藤
- 猪屎豆
- 紫金莲
- 篱天剑
- 大草乌
- 山莨菪
- 毒箭羊角拗
- 臭梧桐
- 黑腺珍珠菜
- 火殃簕
- 刺鸭脚木
- 白藤
- 水毛射
- 栗树根
- 大叶千里光
- 宽筋藤
- 鸱头
- 小酒瓶花
- 交剪草
- 茄子根
- 花蕊石
- 过山龙
- 蛤蜊
- 黑果
- 野靛青
- 鸡筋参
- 参条
- 碎骨仔树
- 钓樟根皮
- 土牛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