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葵苗
《*辞典》:蜀葵苗
拼音注音
Shǔ Kuí Miáo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茎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蜀葵花"条。
性味
《千金·食治》:"味甘,微寒滑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热毒下痢,淋病,金疮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除客热,利肠胃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叶,烧为末,敷金疮;捣碎,敷火疮;又:叶炙煮与小儿食,治热毒下痢及大人丹痢,捣汁服亦可,恐腹痛即暖饮之。"
③《本草蒙筌》:"理恶疮,散血。"
④《纲目》:"作蔬食,滑窍治淋,润燥易产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6钱;煮食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注意
《医林纂要》:"天行病后忌食。"
复方
①治小便出血:酒腹葵茎灰方寸匕,日二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小儿口疮:赤葵茎炙干为末,蜜和含。(《圣惠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蜀葵苗
拼音注音
Shǔ Kuí Miáo
别名
葵茎、赤葵茎。
英文名
stem and leaf of Hollyhock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(L.) Cav. 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thaea rosea (L.)Cav. [Alcea rosea L.;Althaea sinensis Cav.;A.rosea (L.) Cav.var.sinensis (Cav.) S.Y.Hu]
原形态
蜀葵 二年生直立草本,高达2m。茎枝密被刺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5cm,被星状长硬毛;托叶卵形,长约8mm,先端具3尖;叶近圆心形,直径6-16cm,掌状5-7浅裂或波状棱角,裂片三角形或圆形,中裂片长约3cm,宽4-6cm,上面疏被星状柔毛,粗糙,下面被星状长硬毛或绒毛。花腋生,单生或近簇生,排列成总状花序式,具叶状苞片。花梗长约5mm,果时延长至1-2.5cm,被星状长硬毛;小苞片杯状,常6-7裂,裂片卵状披针形,长8-10mm,密被星状粗硬毛,基部合生;萼钟状,直径2-3cm,5齿裂,裂片卵状三角形,长1.2-1.5cm,密被星状粗硬毛;花大,直径6-10cm,有红、紫、白、粉红、黄和黑紫等色;单瓣或重瓣,花瓣倒卵状三角形,长约4cm,先端凹缺,基部狭,爪被长髯毛;雄蕊柱无毛,长约2cm,花丝纤细,长约2mm,花柱分枝多数,微被细毛。果盘状,直径约2cm,被短柔毛,分果爿近圆形,多数,背部厚达1mm,具纵槽。花期2-8月。
生境分布
本种原产我国西南地区,殃各地广泛栽培。
性味
甘;凉
归经
肺;大肠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解毒。主热毒下痢;淋证;无名肿毒;水炎烫伤;金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8g:或煮食,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注意
《医林纂要》:天行病后忌食。
复方
①治小便出血: 酒服葵茎灰方寸,日二。(《千金方》)②治小儿口疮: 赤葵茎炙干为末,蜜和含。(《圣惠方》)
各家论述
1.《千金·食治》:除客热、利肠胃。2.《本草拾遗》:叶,烧为末,敷金疮;捣碎,敷火疮;又:叶炙煮与小儿食,治热毒下痢及大人丹痢,捣汁服亦可,恐腹痛即暖饮之。3.《木草蒙筌》:理恶疮,散血。4.《纲目》:作蔬食,滑窍治淋,润燥易产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粉背蕨
- 黄芽白菜
- 红线麻
- 黄蜀葵
- 红牛尾七
- 竹叶吉祥草
- 血人参
- 赤胫散
- 仰天钟
- 大红青菜
- 花杜仲藤
- 倒挂金钩
- 大独叶草
- 野棕
- 金光菊
- 核桃叶
- 野绿麻根
- 红酸杆
- 狗牙根
- 白残花
- 透骨香
- 香排草
- 雪下红
- 水晶兰
- 羊角扭
- 杉寄生
- 旋花苗
- 海鹞鱼肝
- 红荆芥
- 八哥
- 粪箕笃
- 红花青藤
- 窿缘桉叶
- 匙叶黄杨
- 翻天红
- 红血藤
- 皱杓兰
- 鸡冠虫
- 藏红花
- 葛谷
- 藤槐
- 番杏
- 北细辛
- 梨树根
- 木蝴蝶树皮
- 青丝线
- 朱兰
- 芒消
- 兔耳风
- 醋糟
- 细芦子藤
- 丝瓜子
- 糙叶千里光
- 地贵草根
- 高原点地梅
- 土丹参
- 异木患
- 宜昌荚蒾
- 理肺散
- 美味牛肝
- 波缘假瘤蕨
- 海蝰
- 鲫鱼脑
- 楮皮间白汁
- 扁豆衣
- 鸮
- 管仲
- 棱叶韭
- 柠檬皮
- 毛脉柳叶菜
- 白花夏枯草
- 膜蕨囊瓣芹
- 大砂仁
- 长白鱼鳞松
- 芸香草
- 大羽铁角蕨
- 可爱花
- 芋儿七
- 白矾
- 痰药
- 红豆七
- 山樱桃
- 橘核
- 纵条肌海葵
- 水虾草
- 临时救
- 乔木五加
- 翠雀花
- 棠梨枝叶
- 瓢瓜
- 鹿蹄草
- 大唇马先蒿
- 阴地蕨
- 芥子
- 枫香脂
- 莲雾
- 五龙皮
- 乌贼鱼腹中墨
- 荞麦七
- 长瓣马铃苣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