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铜矿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紫铜矿
拼音注音
Zǐ Tónɡ Kuànɡ
英文名
Bornite
出处
出自《药性考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硫化物类矿物斑铜矿的矿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rnite
原形态
等轴晶系。晶体呈立方体状,也有呈菱形十二面体、八面体状的,但极少见,通常成致密块状及散粒状产出。表面常被氧化而有蓝紫色斑状锖色,新鲜断面呈古铜褐色。条痕为淡灰黑色。半金属光泽。不透明。断口参差状。硬度3。比重4.9-5.0。性脆。具导电性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经常与其他含铜硫化矿物辉铜矿、黄铜矿等共生;产于多种成因的铜矿、铜镍矿床。资源分布:云南、湖南、福建、广西湖北、四川、浙江、江西、陕西、河北等地均有产出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粒状集合体,呈不规则块状。新鲜面呈古铜色,氧化面呈蓝紫色斑状锖色;不透明,金属光泽。其中常夹有白色杂石,表面不平坦。体较重,质硬脆,气、味均无。以块大、古铜色斑纹多、无杂石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:新鲜面为粉红至橙色反射色,很快变为淡紫色、紫罗蓝色。非均质性弱(经常不能看出)。反射率21(伏黄)。
化学成分
主要为Cu5FeS4,基中铜63.24%,铁11.20%,硫25.54%。其组成的变动范围很大,常能与辉铜矿、黄铜矿成固容体结合,其他混入物最常见的是银。
性味
咸;寒
鉴别
(1)取本品粉末约0.1g,加硝酸2ml,待激烈反应后,加水稀释成5ml,使其溶解,滤过,滤液显铜盐的各种反应。参见“绿青”条。[br](2)取本品粉要约0.1g,加稀硝酸2ml,使其溶解,滤过,滤液显铁盐的各种反应。参见“铁落”条。
归经
心;肺经
功能主治
接骨续筋。主骨折筋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煅研末,调敷。
各家论述
《药性考》:镇心利肺,降气坠痰。火煅末用,可罨续筋骨折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紫铜矿
拼音注音
Zǐ Tónɡ Kuànɡ
出处
《药性考》
来源
为硫化物类矿物斑铜矿的矿石。
原形态
等轴晶系。晶体呈立方体状,也有呈菱形十二面体、八面体状的,但极少见,通常成致密块状及散粒状产出。表面常被氧化而有蓝紫色斑状铜色,新鲜断面呈古铜褐色。条痕为淡灰黑色。半金属光泽。不透明。断口参差状。硬度3。比重4.9~5.0。性脆。具导电性。常产于热液矿床及次生硫化矿床的富集带中。
化学成分
Cu5FeS4(Cu63.24%,Fe11.20%,S25.54%)。但其组成的变动范围很大,常能与辉铜矿、黄铜矿成固容体结合,其他混入物最常见的是银。
功能主治
《药性考》:"镇心利肺,降气坠痰。火煅末用,可罨续筋骨折伤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香薷
- 鲛鱼翅
- 绿豆芽
- 蒌油
- 白果树皮
- 莲雾
- 木兰寄生
- 鳖甲胶
- 石栗子
- 冷杉果
- 书带蕨
- 青丝龙
- 獐耳细辛
- 癞树叶
- 柳枝
- 石楠
- 芋
- 粗叶卷柏
- 乌豆根
- 野凤仙花
- 红毛叶马蹄香
- 土附子
- 水牛角浓缩粉
- 柿子
- 剑皮树菌
- 薅田藨根
- 金丝莲
- 牛肉
- 赤车使者
- 苏木蓝
- 啄木鸟
- 三铃子
- 火秧竻叶
- 蜈蚣藻
- 地钱
- 小麦苗
- 木瓜
- 天竺子
- 矮脚苦蒿
- 可爱花
- 雨韭
- 芦花
- 鱼脑石
- 水蛭
- 绿珊瑚
- 番薯藤
- 马肠薯蓣
- 黄花地丁
- 红叶甘橿
- 九节风
- 鞘菝葜
- 密枝问荆
- 花叶狗牙七
- 三十六荡
- 斑鸠木
- 钓杆柴
- 黄花菜
- 荠菜子
- 苦荞头
- 大飞扬草
- 银箔
- 硬水黄连
- 蘘荷
- 两面刺
- 细齿叶柃
- 山莓
- 茯神木
- 圆柏果
- 槠子皮叶
- 猫眼睛
- 破牛膝
- 小叶薄荷
- 水八角莲
- 钩钱草
- 蓝花扁竹
- 人血七
- 赤甲红
- 萝芒树皮
- 醉鱼草花
- 牛心茄子
- 金针菜
- 铁海棠
- 鹅管石
- 小三棵针
- 川贝母
- 南天仙子
- 虎尾兰根
- 双肾草
- 三品一枝花
- 龙珠
- 苎麻梗
- 破骨风
- 鹳骨
- 冬里麻
- 光叶密花豆
- 泥炭藓
- 亮光菜
- 山矾花
- 光慈姑
- 楮实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