鲩鱼胆
《中华本草》:鲩鱼胆
拼音注音
Huàn Yú Dǎn
英文名
Grass carp gallbladd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胆囊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(Cuvier et Valenciennes)采收和储藏:捕得后,剖腹,取出胆囊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草鱼,体长,略呈圆筒形,腹圆无棱,尾部侧扁。头钝,口端位,无须。上颌稍长于下颌。眼较小,上侧位。鳃耙短小呈棒形,排列稀疏。下回齿2行,为梳状栉齿。,具斜狭下凹嚼面。边缘具斜条状沟纹。鳞片颇大,侧线鳞39-46。背鳍3,7,无硬刺,起点与腹鳍相对。臀鳍3,8,亦无硬刺,身体各部分比例随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差异幼鱼的头长和眼径相对 地较成鱼为大,尾柄长,眼间距较成鱼为小。/体呈茶黄色,背部青灰色,腹部银白色,各鳍浅灰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属中下层鱼类,生活于近岸多水草区域。为草食性鱼类。生殖期4-7月。东北较迟。资源分布:南至广东、北至东北平原地区均有分布。现人工养殖成功,分布则更为广泛。
性味
味苦;性寒;有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咽明目;祛痰止咳。主咽喉肿痛;目赤肿痛;咳嗽痰多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胆汁滴耳、滴眼或搽。骨服:入丸、散,1.5-2g。
注意
肝、坚功能不全者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鲩鱼胆
拼音注音
Huàn Yú Dǎn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胆。冬季收集,阴干。
性味
①《本草拾遗》:"苦。"
②《纲目》:"苦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喉闭,取胆和暖水搅服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一切骨鲠、竹本刺在喉中,以酒化二枚,温呷取吐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加花
- 虱草花
- 葱叶
- 玉簪花根
- 玉蜀黍根
- 黍根
- 猪肉
- 石龙刍
- 沙叶铁线莲
- 漆树根
- 猪靥
- 荷苞花根
- 硬九子连环草
- 一支箭
- 红直獐牙菜
- 槲寄生
- 钓鱼秆
- 石柑子
- 玉米油
- 玉龙鞭
- 云南山梅花
- 虎尾兰
- 冰凉花
- 藤梨根
- 水獭
- 红豆
- 水鳖蕨
- 虎咬癀
- 黄囊杓兰
- 黄毛耳草
- 水豆瓣
- 虎杖香蕈
- 黄大豆
- 黄泥菜
- 胡荽子
- 一把篾
- 黄开口
- 海柳
- 黄龙须
- 石花菜
- 三台红花
- 红毛毡
- 水冬瓜花
- 红陈艾
- 蝴蝶草根
- 棕榈花
- 泽藓
- 散血丹
- 算盘七
- 粟米泔汁
- 红头草
- 红花绿绒蒿
- 石青菜
- 石南藤
- 水田碎米荠
- 花榈木
- 猪大肠
- 肾经草
- 海石鳖
- 碎米荠
- 沙枣
- 海州骨碎补
- 云雀
- 红花锦鸡儿
- 还阳草根
- 红花点地梅
- 黄水茄
- 红大戟
- 河豚
- 省沽油根
- 蛤叶薯
- 石蝴蝶
- 棕榈叶
- 红菠菜
- 迎红杜鹃
- 旱水仙根
- 海狗肾
- 三十六荡
- 苏铁蕨
- 黄寿丹
- 神香草
- 水松
- 石榴根皮
- 黄杞
- 浙皖粗筒苣苔
- 盒果藤
- 山白菊
- 水珍珠菜
- 海牛
- 色赤杨
- 生姜汁
- 水杨梅
- 虎肾
- 禾叶风毛菊
- 水榆果
- 红辣槁树皮
- 泽珍珠菜
- 獐骨
- 苏黄耆
- 穗花杉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