鲩鱼胆
《中华本草》:鲩鱼胆
拼音注音
Huàn Yú Dǎn
英文名
Grass carp gallbladd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胆囊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(Cuvier et Valenciennes)采收和储藏:捕得后,剖腹,取出胆囊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草鱼,体长,略呈圆筒形,腹圆无棱,尾部侧扁。头钝,口端位,无须。上颌稍长于下颌。眼较小,上侧位。鳃耙短小呈棒形,排列稀疏。下回齿2行,为梳状栉齿。,具斜狭下凹嚼面。边缘具斜条状沟纹。鳞片颇大,侧线鳞39-46。背鳍3,7,无硬刺,起点与腹鳍相对。臀鳍3,8,亦无硬刺,身体各部分比例随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差异幼鱼的头长和眼径相对 地较成鱼为大,尾柄长,眼间距较成鱼为小。/体呈茶黄色,背部青灰色,腹部银白色,各鳍浅灰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属中下层鱼类,生活于近岸多水草区域。为草食性鱼类。生殖期4-7月。东北较迟。资源分布:南至广东、北至东北平原地区均有分布。现人工养殖成功,分布则更为广泛。
性味
味苦;性寒;有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咽明目;祛痰止咳。主咽喉肿痛;目赤肿痛;咳嗽痰多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胆汁滴耳、滴眼或搽。骨服:入丸、散,1.5-2g。
注意
肝、坚功能不全者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鲩鱼胆
拼音注音
Huàn Yú Dǎn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胆。冬季收集,阴干。
性味
①《本草拾遗》:"苦。"
②《纲目》:"苦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喉闭,取胆和暖水搅服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一切骨鲠、竹本刺在喉中,以酒化二枚,温呷取吐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贯众
- 甘青青兰
- 毛草龙根
- 狗脊贯众
- 中华里白
- 中南星
- 中华石楠
- 毛叶黄药
- 秤杆升麻
- 中国繁缕
- 羊吊钟
- 毛根杜仲
- 银丝杜仲
- 中华胡枝子
- 川麻黄
- 玉蜀黍苞片
- 楮头红
- 水松叶
- 雁来红
- 总序绿绒蒿
- 野西瓜苗
- 羊外肾
- 水前草
- 水莲沙
- 水翁根
- 毛麝香
- 水翁花
- 水晶花
- 满天星
- 缘桑螺
- 阴阳枫
- 水芦荻根
- 水皂角
- 水牛角
- 红叶木姜子根
- 川楝子
- 水杨柳
- 沉香曲
- 水棉花
- 水线草
- 春尖油
- 水塔花叶
- 野鸦椿花
- 野鸦椿根
- 枣槟榔
- 水杨梅
- 水晶兰
- 再生稻
- 柽柳花
- 毛青杠
- 子楝树叶
- 玉簪花根
- 玉珊瑚根
- 蝶毛菌
- 毛叶嘉榄
- 撑篙竹
- 潮风草
- 葛藟果实
- 毛叶石楠
- 野花椒皮
- 狗尾巴参
- 杜鹃花
- 水团花
- 楮树白皮
- 观音莲
- 阴香根
- 观音苋
- 野花椒叶
- 狗尾草子
- 毛勾儿茶
- 野葡萄藤
- 毛黄堇
- 栀子花根
- 川木通
- 指甲花叶
- 制何首乌
- 川桐皮
- 指天蕉
- 残槁蔃
- 水杨根
- 朱砂根叶
- 水苋菜
- 毛叶木通
- 桂花露
- 斩妖剑
- 水茄冬
- 毛冬青
- 毛风藤
- 掌叶蓼
- 毛黐头婆
- 眼子菜根
- 硬九子连环草
- 慈竹气笋
- 水翁皮
- 水芙蓉
- 水晶鱼
- 张公鱼
- 朱顶红
- 玉蜀黍根
- 管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