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鸦花藤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老鸦花藤
拼音注音
Lǎo Yā Huā Ténɡ
别名
大血藤、嘿良龙[傣]
来源
豆科老鸦花藤Mucuna macrocarpa Wall.,以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温。
功能主治
强筋壮骨,调经补血。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,贫血,月经不调,风湿筋骨痛。
用法用量
1~2两,水煎或泡酒或熬膏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老鸦花藤
拼音注音
Lǎo Yā Huā Ténɡ
别名
大血藤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嘿良龙(傣名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密绒毛油麻藤或长荚油麻藤的茎。全年可采。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①密绒毛油麻藤
藤本。茎长10米左右。3少复叶互生,小叶椭圆形,长10~16厘米,宽4~10厘米,先端短渐尖,基部略偏斜,下面密被棕黄色绒毛。总状花序着生在老茎上;花黄紫色,花长7厘米。荚果长约30厘米,宽3.5厘米,密被棕色绒毛,有种子6~8枚。花期4~5月。
生于山间疏林中。分布云南。
②长荚油麻藤
大型藤本。茎圆形,断面有环纹,切断后流出棕红色汁液。3小叶,近于革质,顶生小叶卵形,先端骤尖,长9~12厘米。总状花序着生在老茎上,有短的总花梗,密被棕黄色茸毛。小苞片矩形,先端钝,长12~18毫米;萼长不到25毫米,下面1个萼齿和萼管一样长;花冠长6~7.5厘米。荚果长30~45厘米,上面有棕色柔毛。种子8~12粒,黑色,扁椭圆形。
生于密林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》:"涩,微温。"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,调经。治风湿骨痛,小儿麻痹后遗症,月经不调。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舒筋活络。治月经不调,小儿麻痹后遗症。"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强筋壮骨,调经补血。治贫血,风湿筋骨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;浸酒或熬膏。外用:研末炒热包罨。
复方
治小儿麻痹后遗症:老鸦花藤二两,研细,加粗糠炒热,外包环跳穴或肩髃穴,三天换药一次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花苗
- 戎盐
- 藏报春花
- 川滇大黄土
- 西藏水黄连
- 黄芪
- 丝瓜子
- 心不干
- 番红花
- 胡桃仁
- 鮧鱼尾
- 一窝鸡
- 华南毛蕨
- 蘽根
- 肉连环
- 藤三七
- 苏木蓝
- 盐麸叶
- 一年蓬
- 百里香叶杜鹃
- 多鳞鳞毛蕨
- 树葱
- 山马兰
- 黄山五叶参
- 苦荞头
- 胆木
- 金石溜
- 锯齿草
- 矮脚苦蒿
- 山肉桂
- 大叶拿身草
- 野菰
- 白背青荚叶
- 葛藟根
- 水蛇皮
- 掌羽凤尾蕨
- 荷蒂
- 都咸子树皮
- 磨盘草
- 三叶木蓝
- 白花蛇目睛
- 独一味
- 亮叶桦
- 虎尾兰根
- 麦刺藤叶
- 拦路虎
- 老鼠竻
- 轮环藤
- 天脚板果
- 伞花马钱
- 鄂西天胡荽
- 下冈哇
- 猪肉
- 无患子皮
- 东北红豆杉
- 鹧鸪脂
- 滑叶木通
- 环维黄杨星D
- 密花树
- 血当归
- 剑叶耳草
- 薇籽
- 黄秋葵根
- 大风艾
- 海参
- 金丝梅
- 陀罗紫菀
- 巴戟天
- 甜瓜
- 海康钩粉草
- 扁藤叶
- 刺苞南蛇藤果
- 人乳汁
- 荷莲豆菜
- 萤火
- 美味牛肝
- 丽江独活
- 朝鲜崖柏仁
- 绿玉树
- 楸木皮
- 畲山羊奶子
- 狐头
- 大果臭椿皮
- 朱砂草
- 碎密花
- 三尖杉
- 黄细辛
- 白子菜
- 乌蔹莓
- 假蒟根
- 白花鹅掌柴
- 华凤仙
- 诃子核
- 山尖菜
- 沙冬青
- 鸭公树子
- 甘草头
- 调羹树
- 人参子
- 灯台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