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鸦花藤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老鸦花藤
拼音注音
Lǎo Yā Huā Ténɡ
别名
大血藤、嘿良龙[傣]
来源
豆科老鸦花藤Mucuna macrocarpa Wall.,以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温。
功能主治
强筋壮骨,调经补血。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,贫血,月经不调,风湿筋骨痛。
用法用量
1~2两,水煎或泡酒或熬膏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老鸦花藤
拼音注音
Lǎo Yā Huā Ténɡ
别名
大血藤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嘿良龙(傣名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密绒毛油麻藤或长荚油麻藤的茎。全年可采。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①密绒毛油麻藤
藤本。茎长10米左右。3少复叶互生,小叶椭圆形,长10~16厘米,宽4~10厘米,先端短渐尖,基部略偏斜,下面密被棕黄色绒毛。总状花序着生在老茎上;花黄紫色,花长7厘米。荚果长约30厘米,宽3.5厘米,密被棕色绒毛,有种子6~8枚。花期4~5月。
生于山间疏林中。分布云南。
②长荚油麻藤
大型藤本。茎圆形,断面有环纹,切断后流出棕红色汁液。3小叶,近于革质,顶生小叶卵形,先端骤尖,长9~12厘米。总状花序着生在老茎上,有短的总花梗,密被棕黄色茸毛。小苞片矩形,先端钝,长12~18毫米;萼长不到25毫米,下面1个萼齿和萼管一样长;花冠长6~7.5厘米。荚果长30~45厘米,上面有棕色柔毛。种子8~12粒,黑色,扁椭圆形。
生于密林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》:"涩,微温。"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,调经。治风湿骨痛,小儿麻痹后遗症,月经不调。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舒筋活络。治月经不调,小儿麻痹后遗症。"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强筋壮骨,调经补血。治贫血,风湿筋骨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;浸酒或熬膏。外用:研末炒热包罨。
复方
治小儿麻痹后遗症:老鸦花藤二两,研细,加粗糠炒热,外包环跳穴或肩髃穴,三天换药一次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榕
- 金猫头
- 薄荷素油
- 含羞草
- 假菠萝
- 蝌蚪
- 排草香
- 空柄假牛肝
- 山麻黄
- 兰花石参
- 针叶火绒草
- 大叶刺篱木叶
- 小垂头菊
- 红叶木姜子根
- 台蘑
- 毛茎马兰
- 三七叶
- 竹叶参
- 越南悬钩子
- 莿(木冬)
- 元元草
- 总序绿绒蒿
- 红蒂蛇
- 风藤草
- 漏斗苣苔
- 山苏木
- 大乌金草
- 鹿寿草
- 崖姜
- 枸杞叶
- 钉耙七
- 败毒草
- 水朝阳花
- 石梓
- 荷莲豆草
- 骆驼黄
- 铁草鞋
- 兔头骨
- 带刺马鞭
- 黄花蒿
- 对虾壳
- 钭叶榕
- 柴桂
- 蛇疙瘩
- 东风橘根
- 露蜂房
- 倒爪草
- 桃枝
- 山海螺
- 梅花冰片
- 滴水珠
- 百部
- 箬蒂
- 漆叶
- 鸡眼草
- 水金凤茎叶
- 圆叶母草
- 芡实
- 水田碎米荠
- 九龙藤
- 黄荆子
- 地笋
- 两指剑
- 接骨草
- 玫瑰露
- 菊苣
- 豆瓣香
- 荠菜花
- 红帽顶
- 岗柃
- 白矾
- 千里光
- 金钮扣
- 猫爪子
- 六道木
- 绵萆薢
- 散血莲
- 四大天王
- 荠苨
- 狼油
- 榕树叶
- 空心木
- 黄龙藤
- 榕树皮
- 冰草白穗
- 砗磲
- 横经席
- 西红柿
- 水蛭
- 千斤拔
- 干漆
- 朱砂根叶
- 鸡根
- 香苏草
- 肾经草
- 风花菜
- 金钟花
- 羊蹄甲
- 竹叶艾
- 苦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