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鸦花藤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老鸦花藤
拼音注音
Lǎo Yā Huā Ténɡ
别名
大血藤、嘿良龙[傣]
来源
豆科老鸦花藤Mucuna macrocarpa Wall.,以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温。
功能主治
强筋壮骨,调经补血。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,贫血,月经不调,风湿筋骨痛。
用法用量
1~2两,水煎或泡酒或熬膏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老鸦花藤
拼音注音
Lǎo Yā Huā Ténɡ
别名
大血藤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嘿良龙(傣名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密绒毛油麻藤或长荚油麻藤的茎。全年可采。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①密绒毛油麻藤
藤本。茎长10米左右。3少复叶互生,小叶椭圆形,长10~16厘米,宽4~10厘米,先端短渐尖,基部略偏斜,下面密被棕黄色绒毛。总状花序着生在老茎上;花黄紫色,花长7厘米。荚果长约30厘米,宽3.5厘米,密被棕色绒毛,有种子6~8枚。花期4~5月。
生于山间疏林中。分布云南。
②长荚油麻藤
大型藤本。茎圆形,断面有环纹,切断后流出棕红色汁液。3小叶,近于革质,顶生小叶卵形,先端骤尖,长9~12厘米。总状花序着生在老茎上,有短的总花梗,密被棕黄色茸毛。小苞片矩形,先端钝,长12~18毫米;萼长不到25毫米,下面1个萼齿和萼管一样长;花冠长6~7.5厘米。荚果长30~45厘米,上面有棕色柔毛。种子8~12粒,黑色,扁椭圆形。
生于密林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》:"涩,微温。"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,调经。治风湿骨痛,小儿麻痹后遗症,月经不调。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舒筋活络。治月经不调,小儿麻痹后遗症。"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强筋壮骨,调经补血。治贫血,风湿筋骨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;浸酒或熬膏。外用:研末炒热包罨。
复方
治小儿麻痹后遗症:老鸦花藤二两,研细,加粗糠炒热,外包环跳穴或肩髃穴,三天换药一次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针筒线
- 梓实
- 貒骨
- 钻石风
- 枫树
- 桔梗
- 橡实
- 柠条
- 地涌金莲
- 桂花
- 穿山龙
- 羊心
- 野罂粟
- 紫鸭跖草
- 野苎麻
- 枇杷叶
- 岩石松
- 獭子树
- 紫铜矿
- 藓生马先蒿
- 鸭胆
- 蛇根草
- 云南油杉
- 云南紫珠
- 空桶参
- 冻青叶
- 蜀葵
- 一品红
- 异穗卷柏
- 白头翁
- 李树胶
- 牙疳药
- 总状绿绒蒿
- 还阳草根
- 冬瓜子
- 山慈姑花
- 益智仁
- 淡竹叶
- 建神曲
- 大石韦
- 橄榄
- 独蕨箕
- 虾蟆肝
- 小萹蓄
- 椬梧
- 尖苞柊叶根
- 大叶马尾连
- 茯神木
- 牛白藤根
- 罗望子叶黄檀
- 红树叶
- 盐麸叶
- 秋海棠花
- 鹿齿
- 阿魏
- 龙须藤
- 骨螺
- 横经席叶
- 丝棉木
- 野马追
- 越西木香
- 红花木莲
- 鄂西天胡荽
- 冰糖
- 露兜竻蔃
- 瓦楞子
- 紫藤根
- 岩蒿
- 鸡油菌
- 冲天果
- 甘青铁线莲
- 鸡嗉子叶
- 鲜地黄
- 番杏
- 中华赛爵床
- 四轮草
- 水游草
- 冬瓜皮
- 透茎冷水花
- 牛舌草
- 接骨仙桃
- 三色堇
- 甘遂
- 厚叶算盘子
- 小毒芋
- 六月雪
- 澄茄子
- 舞草
- 一窝鸡
- 马铃薯
- 鲩鱼胆
- 蟛蜞菊
- 毛叶石楠根
- 野烟叶
- 槐耳
- 石莲子
- 野棉花根
- 榜嘎
- 紫玉簪叶
- 苦荞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