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涌金莲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地涌金莲
拼音注音
Dì Yǒnɡ Jīn Lián
别名
毛果矮蕉、地金莲、地涌莲、地莲花
来源
芭蕉科象腿蕉属植物地涌金莲Ensete lasiocarpum (Franch.) E. E. Cheesman[Musella lasiocarpa (Franch.) C. Y. Wu],以花入药。夏季采集,晒干。
性味
苦、涩,寒。
功能主治
收敛止血。用于红崩,白带,便血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地涌金莲
拼音注音
Dì Yǒnɡ Jīn Lián
别名
地金莲、地涌莲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芭蕉科植物地涌金莲的花。夏季采集。晒干。
原形态
高大草本,高约l米。茎厚而粗,由叶鞘复叠而成。巨形叶,长椭圆形,有白粉,全缘。花4~6朵,簇生于花茎上鲜黄色苞叶内,黄色。苞叶形如莲花。果实肉质,不开裂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间坡地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涩。"
功能主治
《滇南本草》:"治妇人白带红崩日久,大肠下血。又血症日久欲脱,用之亦可固脱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地涌金莲
拼音注音
Dì Yǒnɡ Jīn Lián
别名
地金莲、地涌莲
英文名
airyfruit Musella, Flower of Hairyfruit Musella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芭蕉科植物地涌金莲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sella lasiocarpa (Franch.) C. Y. Wu ex H.W.Li[Musa lasiocarpa Franch.;Ensete lasiocarpum(Franch.)Cheesm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花期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地涌金莲,多年生丛生草本,具水平向根茎。假茎矮小,高不及60cm,基径约15cm,基部不膨大,有宿存的叶鞘。叶片长椭圆形,长达0.5m,宽约20cm,先端锐尖,基部近圆形,两侧对称,有白粉。花序直立,直接生于假茎上,密集如球穗状,长20-25cm,苞片干膜质,黄色或淡黄色,有花2列,每列4-5花;合生花被片卵状长圆形,先端具5(3+2)齿裂,离生花被片先端微凹,凹陷处具短尖头。浆果三棱状卵形,长约3cm,直径约2.5cm,外面密被硬毛,果内具多数种子;种子大,扁球形,宽6-7mm,黑褐色或褐色,光滑,腹面有大而白色的种脐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,喜温暖湿润气候,忌严寒,忌涝。宜先向阳坡地栽培。[br]栽培技术,用分株繁殖法。春季,挖掘母株的分生小苗,按行株距1m×1m开穴,穴大小20-30cm,施基肥定植。[br]田间管理,生长期,中耕除草2-3次,追肥1-2次。冬季注意防寒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2500m的山间坡地或栽于庭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部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寒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止带;止血。主白带;崩漏;便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滇南本草》:治妇人白带红崩日久,大肠下血。又血症日久欲脱,用之亦可固脱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丝猴
- 石山花椒
- 秋葡萄
- 绿兰花
- 旱前胡
- 狗筋蔓
- 倒提壶
- 水案板
- 刀灰树
- 骆驼毛
- 槐白皮
- 小通草叶
- 蒙古山萝卜
- 丝瓜藤
- 和筋草
- 黄茄花
- 长春花
- 鲤鱼
- 一皮草
- 旋蒴苣苔
- 锦葵
- 阔叶石韦
- 红紫珠
- 复生草
- 鸡枞
- 锈毛钝果寄生
- 紫麻
- 棕叶狗尾草
- 蠵龟筒
- 小草乌
- 悬钩子
- 大过路黄
- 白花映山红
- 四棱杆
- 星宿菜
- 山白菊
- 翅茎蜂斗草
- 天文草
- 牛心果
- 裸茎千里光
- 密陀僧
- 臭常山
- 黄果茄
- 龙须藤
- 大叶紫珠
- 爆仗竹
- 穿心草
- 丝瓜根
- 杉松
- 千里马
- 小柿子
- 地盘松球
- 车前
- 鳞片水麻
- 鸡子黄
- 小金钱草
- 新疆芍药
- 短齿楼梯草
- 柠檬皮
- 野苦梨根
- 虾蟆脑
- 紫八宝
- 羊角参
- 竹柏根
- 驴肾
- 大铜钱菜
- 白云瓜叶
- 东风菜
- 梅根
- 茉莉根
- 母猪草
- 省雀花
- 金丝桃果实
- 冬瓜
- 荷梗
- 白脂麻
- 灯台树果
- 峨眉蕨贯众
- 百部
- 赤胫散
- 山慈菇
- 多蒴曲尾藓
- 黄茶根
- 丁公藤
- 胆矾
- 鹰不泊
- 野把子
- 秃鹫
- 蛤蚧
- 地乌
- 寒水石
- 狗胆
- 柳白皮
- 独花兰
- 蜀葵根
- 续随子茎中白汁
- 乌鸦肉
- 野木耳菜
- 扁青
- 暴马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