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壶
《中华本草》:藤壶
拼音注音
Ténɡ Hú
别名
石疥;大石疥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藤壶科动物白脊藤壶的肉或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lanus albicostatus Pilsbry采收和储藏:全年抱歉可采,取肉,鲜用。或取壳洗净,除去杂质即可。
原形态
白脊藤壶,壳圆锥形,密集生长的个体呈圆筒形,峰吻闪电战直径约20mm,高12-14mm,壳口稍展开,略呈五边形,壳析表面具有粗细不等的许多白色纵肋,肋间凹处深暗紫色或灰褐色,但有些个体横糊不清,尤其上部壳表全呈灰白色。年幼个体,肋多不明显,壳口缘成锯齿状,幅部稍宽,顶缘斜,表面具平行横纹。板较宽阔,表面有显着的生长线,在中央部稍低陷,有紫色纵带,内面有放射状断续脊突;关节脊生而宽,其长度约为背缘一半,末端平截;闭壳肌脊突出而短。闭壳肌窝深而稍长。背板三角形,峰板缘短而略弯,侧压肌脊发达,约7条左右。口器上唇各侧具有3齿,大颚有3齿,头有2小齿。蔓足约6对,第3蔓足有锯齿状刚毛,交接器长于第6蔓足,基部有小的背突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营固着生活,群栖于岩石相潮间带中潮区的上部,常形成白色的“藤壶带”,尤以内湾盐度较低,水质澄清处分布较多。资源分布: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。
药理作用
100%藤壶水煎液20ml/kg腹腔注射,显着提高小鼠负压耐缺氧能力。100%藤壶水煎醇溶液作用不显着。
性味
味咸;性凉
功能主治
制酸止痛;解毒疗疮。主胃痛吞酸;水火烫伤;小儿头疖;疔疮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壳煎汤,30-60g。外用:肉适量,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藤仲
- 白背三七茎叶
- 海蓬子
- 滇池海棠
- 乌鸦肉
- 化橘红
- 宜梧
- 香茅花
- 花唐松草
- 鸬鹚(鸬鹚)
- 树葱
- 黄竹参
- 吊干麻
- 点头菊
- 黄槿
- 羽萼
- 马宝
- 蚕豆荚壳
- 金花菜
- 多花猕猴桃
- 藓生马先蒿
- 乌贼鱼肉
- 绵萆薢
- 冷毒草
- 量天尺
- 吊山桃
- 还阳草
- 甜瓜茎
- 长叶水麻
- 小三棵针
- 狭叶瓦韦
- 红绵藤
- 甜瓜花
- 秃疮花
- 兰草
- 粗叶耳草
- 白颖苔草
- 獭肉
- 尖叶川黄瑞木
- 桐叶
- 叶底珠
- 栎叶槲蕨
- 桃树胶
- 铁华粉
- 辣椒茎
- 方蟹
- 铁脚威灵仙叶
- 篦梳剑
- 白朱砂莲
- 透骨香根
- 葛藟
- 太阳海星
- 杨梅
- 铁角凤尾草
- 通泉草
- 退血草
- 天竺黄
- 东莨菪
- 藤杜仲
- 糯米藤
- 大画眉草花
- 芭蕉头
- 银鱼
- 万寿菊
- 大过路黄
- 腹水草
- 刺玫
- 踏膀药
- 甜草
- 松寄生
- 貉肉
- 台湾泡桐叶
- 红楠
- 漆树根
- 海尼豆瓣绿
- 小灵丹
- 小洋紫苏
- 罗锅底
- 匙叶五加
- 小口小金发藓
- 豆叶参
- 葱白
- 刺瓜
- 银柴胡
- 桃金娘花
- 铜皮
- 黄多孔菌
- 条叶猪屎豆
- 小叶假耧斗菜
- 丁萝卜
- 小毒芋
- 杜鹃花果实
- 百药煎
- 白萆薢
- 红花岩黄芪
- 小木通
- 银箔
- 羊肚菜
- 血见愁老鹳草
- 挖耳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