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叶
《*辞典》:桐叶
拼音注音
Tónɡ Yè
别名
白桐叶(《本草经集庄》)。
出处
《本经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。
化学成分
毛泡桐叶含熊果酸,并含糖甙及多酚类。
药理作用
熊果酸不仅在化学上与齐墩果酸相近,作用也相近,为皂甙元,可作乳化剂用于制药或食品工业,对人或动物并无毒性。对水、盐代谢无明显作用。曾有人报告,与山楂酸之合剂能扩张冠状血管,可治疗冠脉循环及心功能不足,但也有人认为对冠状血管并无特异作用,而是由于其不溶于水,因而静脉注射后在体内形成小颗粒,伤害了肺脏,引起机体的各种反应。
性味
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寒。"
②《别录》:"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痈疽,疔疮,创伤出血。
①《本经》:"主恶蚀疮着阴。"
②《纲目》:"消肿毒,生发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以醋蒸贴、捣敷或捣汁涂。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复方
①治痈疽发背大如盘,臭腐不可近:桐叶醋蒸贴上,退热止痛,渐渐生肉收口。(《医林正宗》)
②治无名肿毒:泡桐花或叶、醉鱼草各五钱。捣敷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③治白喉:霜打泡桐叶一两。水煎,红糖一两冲服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
④抬人须鬓秃落不生长:麻子仁三升,白桐叶一把。米泔煮五、六沸,去滓,洗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粟糖
- 石决明
- 吴萸叶五加
- 小粘叶
- 熟地黄
- 玉簪
- 小蕨鸡
- 蝤蛴
- 松打七
- 可爱花
- 西瓜子仁
- 白花菜
- 炉甘果
- 原羚角
- 肾精子
- 鸡毛菜
- 玄精石
- 碎骨红
- 乌苏里瓦韦
- 甜瓜蒂
- 大青草
- 大毛红花
- 木瓜
- 臭黄皮
- 沙红柳
- 榆树
- 柏树果
- 一口红
- 小叶罗汉松
- 榉树
- 桑霜
- 火秧竻
- 虾蟆肝
- 太阳针
- 山皂角
- 壮筋草
- 蚬壳
- 鹿角草
- 花被单
- 水莲沙
- 芸香草
- 虎石头
- 甘青铁线莲
- 竹林消
- 白刺
- 木槿子
- 芒萁
- 银老梅
- 翠蓝草
- 线叶金鸡菊
- 穿山甲
- 满山红
- 白头翁
- 海蝰
- 吉龙草
- 碎米柴
- 灰钉
- 良旺茶
- 菊苣
- 草木王
- 海蛇
- 半边菜
- 猫肉
- 旋花
- 荷包牡丹根
- 细叶刺针草
- 吐烟花
- 毛木通
- 野猪胆
- 狼肉
- 桑寄生
- 水苏根
- 苍条鱼鳖
- 沙斑鸡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狗骨
- 杏仁防风
- 毛菊苣
- 兔儿伞
- 白苋
- 青鳞鱼
- 雷五加叶
- 血当归
- 绵马贯众
- 山荆子
- 水茄冬果
- 虫豆
- 七角枫
- 石串莲
- 松花粉
- 水杨梅
- 白叶瓜馥木
- 黑皮根
- 水仙
- 五指毛桃
- 蝮蛇胆
- 鸡子
- 白牛胆根
- 鸨油
- 对叶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