柚花
《*辞典》:柚花
拼音注音
Yòu Huā
别名
橘花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柚或化州柚的花。春季开花时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柚"及"化橘红"条。
形状
干燥花朵呈棕黄色。花柄长1.8~2.3厘米,略弯曲,被短柔毛。花萼杯状,扭曲,有凹陷的油点。雄蕊脱落不见,子房球形,棕黑色,花柱存在或折断,花瓣多脱落,呈淡灰黄色,破碎或卷曲。
化学成分
柚花含挥发油0.2~0.25%(浸膏)。
功能主治
①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顺气,止痛。"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行气,除痰,镇痛。治胃脘胸膈间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.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柚花
拼音注音
Yòu Huā
别名
橘花。
英文名
Pummelo flow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柚Citrus grandis (L.)Osbecd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trus grandis (L.)Osbecd采收和储藏:4-5月间采花,晾干或烘干备用。
原形态
柚 常绿乔木,高5-10m。小枝扁,幼枝及新叶被短柔毛,有刺或有时无刺。单身复叶,互生;叶柄有倒心形宽叶翼,长l-4cm,宽0.4-2cm;叶片长椭圆形或阔卵形,长6.5-16.5cm,宽4.5-8cm,先端钝圆或微凹,基部圆钝,边缘浅波状或有钝锯齿,有疏柔毛或无毛,有半透明油腺点。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,腋生,白色;花萼杯状,4-5浅裂;花瓣4-5,长圆形,肥厚;雄蕊25-45,花丝下部连合成4-10组;雌蕊1,子房长圆形,柱头扁头状。柑果梨形、倒卵形或扁圆形,直径10-15cm,柠檬黄色。种子扁圆形或扁楔形,白色或带黄色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栽培于丘陵或低山地带。资源分布: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花多破碎,少数完整者呈倒卵状茄形,长0.9-2.3cm,棕黄色。花萼杯状,扭曲,有凹陷的油点。花瓣多脱落,单个花瓣呈舌形,淡灰黄色,表面密布凹陷油点。雄蕊脱落。子房球形,棕黑色,花柱存在或折断。质脆,易断。气香,味苦。
化学成分
柚花含挥发油。
性味
辛;苦;温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行气;化谈;止痛。主胃脘胸膈间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-4.5g。
各家论述
1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顺气,止痛。2.《广西中药志》:行气,除痰,镇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叶黄杨根
- 岩石羊
- 红色新月蕨
- 树地瓜
- 山楂根
- 乌鸦肉
- 母猪草
- 红石耳
- 楮头红
- 四轮香
- 簕苋菜
- 黑果
- 菱蒂
- 带叶报春花
- 过岗龙
- 木鳖子
- 石楠
- 留师蜜
- 翼核果
- 小花鸢尾根
- 心叶荆芥
- 旱荷叶
- 轮叶铃子香
- 鸡骨草
- 麻腊干
- 厚叶旋蒴苣苔
- 莲叶橐吾
- 桐叶千金藤
- 化香树果
- 地不容
- 肉桂叶
- 毛黄堇
- 水冬瓜
- 鹭鸶兰
- 禾虫
- 博落回
- 鬣羚骨
- 白石英
- 螺旋藻
- 黄花夹竹桃叶
- 心叶党参
- 金顶蘑
- 落花生
- 三对叶丹参
- 碎米蕨
- 诃子核
- 扁担藤
- 扁蕾
- 骨把
- 红土子
- 小红藤
- 蚕豆壳
- 响铃豆
- 黄紫堇
- 山藤藤秧
- 水香柴
- 绵毛马兜铃
- 婆罗门参
- 白鹇
- 芋头花
- 竹节参
- 黄花铁线莲
- 天山花楸
- 鱼鳔
- 竹衣
- 一点红
- 蝎子七
- 砂仁壳
- 黄羊肉
- 百眼藤
- 蛤蚧
- 冻绿叶
- 节节草
- 铁线草
- 鳕鱼鳔
- 鹿仙草
- 臭黄荆根
- 山菅兰
- 虎尾草
- 藏三七
- 石瓜子莲
- 化血胆
- 薅田藨根
- 黄杨
- 黄花小二仙草
- 萆薢
- 鸡根
- 绵萆薢
- 带刺马鞭
- 臭梧桐
- 使君子叶
- 金箔
- 厚皮树
- 过江龙
- 大红袍
- 喜树皮
- 檵花
- 饭团藤
- 地笋
- 海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