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季花叶
《中华本草》:月季花叶
拼音注音
Yuè Jì Huā Yè
别名
月季叶
英文名
leaf of Chinese Rose
出处
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osa chinensis Jacq.采收和储藏:春至秋季,枝叶茂盛时采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月季花 矮小直立灌木。小枝粗壮而略带钩状的皮刺或无刺。羽状复叶,小叶3-5,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-6cm,宽1-3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锐锯齿;两面无毛;叶柄及叶轴疏生皮刺及腺毛,托叶大部附生于叶柄上,边缘有腺毛或羽裂。花单生或数朵聚生成伞房状;花梗长,散生短腺毛;萼片卵形,先端尾尖,羽裂,边缘有腺毛;花瓣红色或玫瑰色,重瓣,直径约5cm,微香;花柱分离,子房被柔毛。果卵圆形或梨形,长1.5-2cm,红色。萼片宿存。花期4-9月。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各地普遍栽培。
形状
叶为羽状复生叶,小叶3-5片,有的仅小叶入药。叶片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-6cm,宽1.5-3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锐锯齿,两面光滑无毛,质较硬,有皱缩。叶柄和叶轴散生小皮刺。气微,味微涩。
性味
微苦;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,解毒,止血。主疮疡肿毒,瘰疬,跌打损伤,腰膝肿痛,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嫩叶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止血消肿,捣敷创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月季花叶
拼音注音
Yuè Jì Huā Yè
出处
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叶。
原形态
详"月季花"条。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。治瘰疬,跌打创伤,血瘀肿痛。
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"止血消肿,捣敷创伤。"
复方
①治瘰疬未破:月季花头二钱,沉香五钱,芫花(炒)三钱。碎剉,入大鲫鱼腹中,就以鱼肠封固,酒水各一盏,煮熟食之。(《谈野翁试验方》)
②治筋骨疼痛,腰膝肿痛,跌打损伤:月季花嫩叶捣烂敷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麦麸
- 八角莲
- 白鬼笔
- 岩败酱
- 鸡腿蘑
- 山豆根
- 莲座蓟
- 土瓜
- 卷边桩菇
- 龟胆汁
- 匙叶伽蓝菜
- 雨韭
- 叶下红
- 芸薹
- 杯苋根
- 鸳鸯
- 银耳
- 獾肉
- 玉米
- 响叶杨
- 铁苋
- 翼核果
- 大茶根
- 单头紫菀根
- 女萎
- 野鸡脑
- 留兰香
- 破碗掌脚树
- 牡鼠粪
- 一扫光
- 琥珀
- 山楂叶
- 秀丽槭
- 鲳鱼
- 可爱复叶耳蕨
- 章鱼
- 曲枝天冬
- 美人蕉花
- 鹿蹄根
- 山橿
- 山砂姜
- 枫杨
- 刺黄连
- 驴肾
- 油头草
- 定经草
- 鸢胆
- 甘青铁线莲
- 赤胫散
- 三果木皮
- 鸡子
- 天青地红
- 榧螺
- 香蓼
- 昙花
- 水绵
- 土大黄叶
- 大花活血丹
- 昆布
- 芸薹子
- 牡荆子
- 狗骨节
- 水龙胆草根
- 鲨鱼胆
- 辣椒头
- 羊踯躅根
- 乌榄仁
- 金银忍冬
- 蚕豆壳
- 金樱花
- 兴安升麻
- 小升麻
- 构菌
- 桤木
- 薤白
- 苦绳
- 广西过路黄
- 穿破石
- 太平莓
- 白龙穿彩
- 海桐花
- 藤槐
- 肿节风
- 护心草
- 升药底
- 满树星
- 木馒头
- 家独行菜
- 椰子壳
- 象皮
- 小箭草
- 赤地榆
- 葛上亭长
- 红云草
- 念珠根黄芩
- 杨梅核仁
- 油散木
- 川黔鸭脚木
- 胃友果
- 化香树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