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季花叶
《中华本草》:月季花叶
拼音注音
Yuè Jì Huā Yè
别名
月季叶
英文名
leaf of Chinese Rose
出处
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osa chinensis Jacq.采收和储藏:春至秋季,枝叶茂盛时采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月季花 矮小直立灌木。小枝粗壮而略带钩状的皮刺或无刺。羽状复叶,小叶3-5,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-6cm,宽1-3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锐锯齿;两面无毛;叶柄及叶轴疏生皮刺及腺毛,托叶大部附生于叶柄上,边缘有腺毛或羽裂。花单生或数朵聚生成伞房状;花梗长,散生短腺毛;萼片卵形,先端尾尖,羽裂,边缘有腺毛;花瓣红色或玫瑰色,重瓣,直径约5cm,微香;花柱分离,子房被柔毛。果卵圆形或梨形,长1.5-2cm,红色。萼片宿存。花期4-9月。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各地普遍栽培。
形状
叶为羽状复生叶,小叶3-5片,有的仅小叶入药。叶片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-6cm,宽1.5-3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锐锯齿,两面光滑无毛,质较硬,有皱缩。叶柄和叶轴散生小皮刺。气微,味微涩。
性味
微苦;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,解毒,止血。主疮疡肿毒,瘰疬,跌打损伤,腰膝肿痛,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嫩叶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止血消肿,捣敷创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月季花叶
拼音注音
Yuè Jì Huā Yè
出处
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叶。
原形态
详"月季花"条。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。治瘰疬,跌打创伤,血瘀肿痛。
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"止血消肿,捣敷创伤。"
复方
①治瘰疬未破:月季花头二钱,沉香五钱,芫花(炒)三钱。碎剉,入大鲫鱼腹中,就以鱼肠封固,酒水各一盏,煮熟食之。(《谈野翁试验方》)
②治筋骨疼痛,腰膝肿痛,跌打损伤:月季花嫩叶捣烂敷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甜茶藤
- 鹩哥舌
- 柿叶
- 黔桂醉魂藤
- 分筋草
- 铁落
- 鸱头
- 白螺蛳壳
- 擘蓝
- 地柏枝
- 紫背天葵草
- 山刺柏
- 母猪半夏
- 水白蜡
- 楤木
- 美丽胡枝子
- 花杜仲藤
- 石龙芮
- 翅茎香青
- 翅卫矛
- 水毛花根
- 油茶
- 臭辣树
- 干蕨鸡
- 胡萝卜
- 大三叶升麻
- 红药子
- 大管
- 桐皮
- 马齿苋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硬皮马勃
- 砂茴香
- 叶天天花
- 圆叶白杨树
- 扶桑金星蕨
- 虎尾轮根
- 穿鞘花
- 苦果
- 芸薹
- 匙叶伽蓝菜
- 四照花
- 水稻清
- 革叶茴芹
- 长白鱼鳞松
- 五爪龙
- 赤沙糖
- 面根藤
- 月光花种子
- 野苋子
- 峨眉蕨贯众
- 白英
- 蜘蛛草
- 蛇头细辛
- 杜鹃花
- 毛黐头婆
- 一年蓬
- 破天菜
- 罗星草
- 狸尾草
- 量天尺
- 菜豆树
- 石仙桃
- 青药
- 倒根蓼
- 蒲圻贝母
- 地灵根
- 蔷薇花
- 胆南星
- 穿山龙
- 血参
- 地筋
- 虫实
- 狗舌草
- 锅铲叶
- 菠萝皮
- 普陀南星
- 酢浆草
- 豹肉
- 屎咕咕
- 打火草
- 新疆一支蒿
- 黄皮血藤
- 猫爪子
- 柳根
- 毛冬瓜根
- 勒马回
- 野冬菊
- 獾油
- 双飞蝴蝶
- 鸡屎白
- 青酒缸
- 董棕粉
- 牛耳岩白菜
- 小红藤
- 硬质早熟禾
- 黄鳝藤
- 栝楼皮
- 三颗针
- 大发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