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栌耳
《中华本草》:杨栌耳
拼音注音
Yánɡ Lú ěr
别名
杨庐耳
英文名
Jew's Ear on Japanese Weigela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寄生于忍冬科植物半边月杨栌树上的木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uricularia auricula(L.ex Hook.)Underw.[Tremella auricula L.ex Hook.];Auricularia polytricha(Mont.)Sacc.[Hirneola polytricha Mont.];Auricularia delicata(Fr.)P.Henn.
原形态
1.木耳 子实体丛生,常覆瓦状叠生。耳状。叶状或近林状,边缘波状,薄,宽2-6cm,最大者可达12cm,厚2mm左右,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。初期为柔软的胶质,粘而富弹性,以后稍带软骨质,干后强烈收缩,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。背面外面呈弧形,紫褐色至暗青灰色,疏生短绒毛。绒毛基部褐色,向上渐尖,尖端几无色,(115-135)μm×(5-6)μm。里面凹入,平滑或稍有脉状皱纹,黑褐色至褐色。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,粗约2-3.5μm。子实层生于里面,由担子、担孢子及侧丝组成。担子长60-70μm,粗约6μm,横隔明显。孢子肾形,无色,(9-15)μm×(4-7)μm;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,(11-15)μm×(4-7)μm,无色,常生于子实层表面。2.毛木耳 子实体初期杯状,渐变为耳状至叶状,胶质、韧,干后软骨质,大部平滑,基部常有皱褶,直径10-15cm,干后强烈收缩。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,有绒毛,(500-600)μm×(4.5-6.5)μm,无色,仅基部带褐色。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,平滑并稍有皱纹,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。孢子无色,肾形,(13-18)μm×(5-6)μm。3.皱木耳 子实体群生,胶质,干后软骨质。幼时杯状,后期盘状至叶状,(2-7)cm ×(1-4)cm,厚5-10mm,边缘平坦或波状。子实层面凹陷,厚85-100μm,有明显的皱褶并形成网格。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,平滑,疏生无色绒毛;绒毛(35-185)μm×(4.5-9)μm。孢子圆柱形,稍弯曲,无色,光滑,(10-13)μm×(5-5.5)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栎、榆、杨、槐等阔叶树腐木上。2.生于杨、柳、桑、槐等阔叶树腐木上。3.生于阔叶树腐木上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全国各地,各地还有人工栽培。2.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,各地有人工栽培。3.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苦;平;无毒
归经
脾;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化瘀;止血。主瘀阻血凝;症瘕结块;痔疮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2g;或炖服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拾遗》:主老血结块,破血,止血。煮服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杨栌耳
拼音注音
Yánɡ Lú ěr
别名
杨庐耳(《政和本草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寄生于杨栌树上的木耳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参见"木耳"条。
性味
《本草拾遗》:"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本草拾遗》:"主老血结块,破血,止血。煮服之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日照飘拂草
- 地星
- 鸭脚蓼
- 鸡心七
- 箭叶蓼
- 棱枝卫矛
- 三叶莲
- 楮茎
- 黄蜀葵根
- 有瓜石斛
- 羊红膻
- 枇杷花
- 马尾伸筋
- 河蚌
- 芹花
- 狗尾草
- 薄叶黄芩
- 粗叶木
- 蜂斗菜
- 石见穿
- 九翅豆蔻
- 小狗脊
- 鲤鱼鳞
- 水鸡油
- 黄荆
- 水翁皮
- 舒筋草
- 八宝镇心丹
- 信石
- 地红子根
- 莲雾根
- 华东木蓝
- 毛茛
- 秤杆草
- 黄筒花
- 甜瓜子
- 南瓜根
- 毛轴碎米蕨
- 广西十大功劳
- 棠梨
- 律草
- 野扇花果
- 大发表
- 狗屎花
- 猪鬃草
- 水飞蓟
- 蜂蜜树
- 野茉莉
- 小岩白菜
- 紫燕草
- 黄屈花
- 刺天茄
- 摇钱树根
- 山红稗
- 寸节七
- 常春藤
- 风毛菊
- 牛藤
- 出山虎
- 乌贼鱼腹中墨
- 待宵草
- 朱顶红
- 沙地柏
- 梅叶
- 谷皮树
- 石彭子
- 天雄
- 烧伤藤
- 豺皮樟
- 黄花蔷薇
- 绛梨木
- 木瓜
- 银白杨叶
- 臭常山
- 葛藟果实
- 香木菌桂
- 山丹
- 黄泡果
- 青兰
- 芦花
- 蜀葵子
- 毒蛆草
- 兜兰
- 高原点地梅
- 卵叶贝母兰
- 甘遂
- 蓝实
- 刀豆
- 小叶买麻藤
- 新疆藁本
- 向天蜈蚣
- 百齿卫矛
- 腽肭脐
- 奇蒿
- 中华石龙尾
- 金边莲
- 一把篾
- 阴(句黾)
- 球兰
- 鸡爪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