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鳖
《中华本草》:水鳖
拼音注音
Shuǐ Biē
别名
水白、水苏、芣菜、马尿花、水旋覆、油灼灼、白苹
出处
水鳖之名始载于《庚辛五册》(据《纲目》)。1.《野菜赞》云:“油灼灼,苹类,圆大一缺,背点如水泡,一名芣菜,沸汤过,去苦涩,须姜醋,宜作干菜,根甚肥美,即此草也。”2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谓:“马尿花生昆明海中,近华浦尤多。叶如荇而背凸起,厚脆无骨,数茎为族,或挺出水面。抽短葶开三瓣白花,相叠微皱,一名水旋覆。”根据上述生境、植物形态和《植物名实图考》附图,即为水鳖科植物水鳖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鳖科植物水鳖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drocharisdubia(BI.)Backer[PontederiadubiaBI.;HydrocharisasiaticaMiq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水鳖,浮水草本,须根长可达30cm。匍匐茎发达,节间长3-15cm,先端产生越冬芽。叶簇生;叶柄长1-8cm;叶片圆形或心形,长4.5-5cm,宽5-5.5cm,全缘,叶背面有蜂窝状贮气组织,并具气孔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生于叶腋;雄花序腋生,花序梗长0.5-3.5cm,叶状佛焰苞2,具红紫色条纹,苞内雄花5-6朵,花梗长5-6.5cm,萼片3,具红色斑点,花瓣3,黄色,雄蕊12枚;雌花白色,单生于佛焰苞内,花被和雄花同数,具成对的6枚退化雄蕊,子房下位,卵形,6室,柱头6,线形,先端2裂。果实浆里新诗倒卵形.内具种子多枚。花、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静水池沼间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。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。主湿热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2-4g。
复方
《本经》水萍条,《别录》云:“一名水白。”按《本草》水萍有多种,陶氏引《药录》“五月有花白色”者,即为其中之一。水白之名,或以花白而得。它如浮萍、大萍,均与白色无关。故“水白”即指水萍之开白花者。此种水白,另有一个特征是叶背有一水泡状气囊组织,就是陈藏器所说的“叶下有一点水沫。”《纲目》引《庚辛玉册》谓:“一种泡子名水鳖。”当系同一植物。“鳖”与“白”一声之转,故“水鳖”之名或亦来自“水白。”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“生雷泽池泽。三月采,暴干。”2.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此是水中大萍尔,非今浮萍子。《药录》云:五月有花,白色。即非今沟渠所生者。楚王渡江所得,非斯实也。”3.《新修本草》:“水萍者,有三种,大者名苹。水中又有荇菜,亦相似,而叶圆。水上小浮萍,主火疮。”4.《本草图经》:“水萍,今处处溪涧水中皆有之。此是水中大萍,叶圆阔寸许,叶下有一点,如水沫,一名芣菜。《尔雅》谓之苹。其大者曰苹是也。《周南诗》云:于以采苹。陆现云:海中浮苹粗大者谓之萍。季春始生,可糁蒸,以为茹。又可用苦酒淹,以按酒。三月采,暴干。苏恭云:此有三种:大者曰苹;中者荇菜,即下凫葵是也;小者水上浮,即沟渠间生者是也。大苹,今医方鲜用。”5.《滇南本草》:“一名水旋覆,生海中草地边仙人塘,近华浦前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鼠李
- 鼠舌草
- 野扁豆
- 沙松果
- 山胡椒根
- 刷把草
- 蛇尾草
- 透明草
- 红须须
- 珊瑚藻
- 蛇菰
- 水伤药
- 水金凤
- 山桃树皮
- 山扁豆
- 阔齿兔唇花
- 沙前胡
- 沙苑子
- 蛇胆草
- 蛇见怕
- 栓皮栎
- 山楂
- 三蕊草
- 烧伤藤
- 山竹子
- 蛇莓
- 双参
- 云南红豆蔻
- 鲨鱼肉
- 水麻
- 大黄茎
- 麝香草
- 山狸子肉
- 蛇根草
- 山脚麻
- 生姜皮
- 蛇根木
- 酸藤木
- 赛葵
- 蛇婆
- 炮姜
- 生等[藏药名]
- 大马蓼
- 三棱
- 酸叶胶藤
- 鲨鱼皮
- 韶子
- 首乌藤
- 山棘豆
- 酸角
- 麝肉
- 鼠尾粟
- 水香柴
- 水龙胆草
- 食茱萸
- 生姜汁
- 青藏虎耳草
- 百灵草
- 一枝蒿
- 山牡丹
- 红牛尾七
- 山小橘
- 三花枪刀药
- 草原老鹳草
- 鼠肝
- 蛇白蔹
- 水豆瓣
- 广东升麻
- 蛇葡萄
- 升麻草
- 蛇附子
- 山核桃
- 伸筋草
- 鲨鱼胎
- 红牛皮菜
- 三角风
- 蚌壳草
- 腹水草
- 麝香
- 蛇退步
- 鼠脂
- 酸模
- 山枝仁
- 酸浆菜
- 蛇头草
- 鲨鱼心
- 山稔根
- 锯锯藤
- 野木瓜果
- 沙蓬
- 三叶鬼针草
- 蛇蜕
- 青琅玕
- 沙茴香
- 珊瑚冬青
- 酸浆根
- 马缨花
- 桃枝
- 鲛鲨白
- 酸猴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