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罗椿
《中华本草》:亚罗椿
拼音注音
Yà Luó Chūn
别名
浆果糠秧勒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浆果楝的根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padessa baccifera(Roth.)Miq.[Melia baccifera Roth;Cipedessa fruticosa B1.]采收和储藏:根,全年均可采挖,去净泥土,切片,鲜用或晒干;叶,随时可采,鲜用。
原形态
浆果楝 灌木或小乔木,高1-10m。树皮淡褐色;小枝幼时被细柔毛,后渐无毛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、连叶柄长8-25cm,叶轴被疏柔毛至无毛;小叶9-13,对生,具短柄,叶片膜质,长卵圆形至椭圆形,长1.5-8cm,宽1-3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上面无毛或沿中脉有疏柔毛,下面沿中脉和侧脉被稀疏、紧贴的长柔毛。圆锥花序长8-13cm,近无毛;花两性,5基数,白色或淡黄色,径约3mm;花萼裂齿阔三角形,外面被细柔毛;花瓣膜质,长椭圆形,长约2.5mm,短尖,近无毛;雄蕊管无毛;子房无毛。果实紫红色,径约4mm。花期4-6月,果熟期12月至翌年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600m的常绿阔叶林、疏林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省。
性味
苦;凉
功能主治
疏风解表;截疟。主感冒;皮肤瘙痒;疟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。
注意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孕妇忌服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亚罗椿
别名
苦亚罗春、浆果楝秧勒、哈皮纺[傣语]
来源
楝科亚罗椿Cipadessa baccifera Miq.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疏风解表,截疟。主治疟疾。
用法用量
根3钱,加草果(或酒、红盐、石膏)引水煎服,每日1剂。鲜叶5~10片,揉烂后开水泡服,日服2次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椰根
- 叶底珠
- 岩石羊
- 圆叶娃儿藤
- 樱桃枝
- 亚婆潮
- 宜梧
- 五托莲
- 刺楸茎
- 天青地白
- 白炭
- 浮小麦
- 炮仗筒
- 斯里兰卡肉桂
- 青蛇藤
- 裸茎金腰子
- 微籽
- 山檨叶泡花树
- 香樟
- 脐带
- 盘石龟
- 中华绣线梅
- 烟梦花
- 三叉虎根
- 栲栗叶
- 石茶
- 珍珠梅
- 蛇婆子
- 大叶蛇泡簕
- 蒲种壳
- 水黄花
- 虎耳还魂草
- 肾果小扁豆
- 水莲沙
- 秧鸡
- 虎刺
- 石蜈蚣
- 薅田藨根
- 猪毛
- 红母鸡草
- 水游草
- 爬地卷柏
- 洋蓍草
- 盒子草
- 槐米
- 海南海金沙
- 蝴蝶花
- 石豆瓣
- 糠油
- 红楤木
- 沙果
- 水茴香藻
- 石韦毛
- 花锚
- 虎尾轮
- 薜荔根
- 沙斑鸡
- 紫葳根
- 鼠
- 水毛花根
- 白绒草
- 粘鱼须
- 紫竹根
- 花酸苔
- 毛蕊花
- 水茄
- 由跋
- 花苜蓿
- 石彭子
- 猪蓼子草
- 水绵
- 沼生水马齿
- 猪脾
- 羊奶果
- 昙花
- 三丫苦叶
- 水细辛
- 桦桃树
- 石上瓜子菜
- 海月
- 滑背草鞋
- 水茄冬果
- 砂仁壳
- 红果冬青
- 罂粟嫩苗
- 水苏根
- 猪肠
- 三叉苦
- 涩梨叶
- 红果冬青根
- 红头小仙
- 葫芦七
- 泽漆
- 尖连蕊茶根
- 鼠皮
- 鸭皂树皮
- 白头翁花
- 水虾草
- 紫楠
- 茄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