唇香草
《中华本草》:唇香草
拼音注音
Chún Xiānɡ Cǎo
别名
小叶薄荷、山薄荷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唇香草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割,切段,阴干。
原形态
唇香草,多年生草本,高15-30cm。全株有强裂的薄荷香气。根木质。茎由基部丛生,具四棱,表面带紫色,有短柔毛。叶对生;此短柄;叶片长圆形或宽披针形,全缘,长0.5-2cm,宽0.3-1cm,有腺点。轮伞花序顶生,集成头状;萼筒长5-7mm;花冠唇形,长10-12mm,被短柔毛。蓝紫色。小坚果长卵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潮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。
形状
性状鉴别,茎呈方柱形,长10-35cm,直径2-3mm,表面黄绿色,多带紫红色,通常被有毛茸;断面淡黄绿色,中央有小孔隙。叶对生,多脱落,完整者展平后呈广披针形、卵形或长圆形,长0.5-2cm,宽0.3-1cm,叶面微灰绿色,有明显的腺点;叶柄短,轮伞花序顶生,球形;花多忆脱落,花萼筒状。长5-7mm,花冠唇形,淡紫红色或粉红色,长10-12mm,外被短柔毛。间有小坚果,长卵形。气芳香,味辛凉,微苦。[br]显微鉴别,幼茎横切面:呈四棱形。表皮细胞1裂,外被毛茸。皮层细胞1-3列,四角棱角脊处有厚角细胞;内皮层凯氏点明显。韧皮部较窄,形成层不明显,木质部较宽,导管近单行径向排列。髓部薄壁细胞较大,中央常形成宁隙。[br]粉末特征:黄绿色。1.多细胞非腺毛,2-6细胞,长15-200μm。2.腺毛单头单柄,呈椭圆形,长23-33μm。3.腺鳞直径23-70μm。4.气孔直轴式,长轴约30μm,短轴约20μm。5.花粉粒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25-33μm,壁厚。6.中肉细胞含草酸钙方晶。此外,有螺纹导管。
化学成分
地上部分含黄酮:森犀草素(luteolin),蒙胧花甙(linarin),7-甲基苏打基亭(7-methylsudachitin),白杨素-7-O-芸香糖甙(chrysin-7-O-rutinoside)及咖啡酸(caffeic acid),4-羟基-3,5-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(methy4-hydroxy-3,5-dimethoxybenzoate) ,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香叶木甙(diosmin)。[br]油含α-蒎烯(α-pinene)和胡薄荷酮(bulegone)。
性味
油辛;性凉
功能主治
宁心安神;利水清热。主心悸;失眠;水肿;感冒发热;目赤肿痛;疮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18g;或开水冲泡代茶。外用:适量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唇香草
别名
小叶薄荷
来源
唇形科唇香草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.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新疆。
功能主治
主治高血压,冠心病。
用法用量
全株2~3钱,水煎服,或开水泡当茶饮,或制成酊剂内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秋葵根
- 茯苓皮
- 朝鲜崖柏
- 玉簪花
- 陈冬菜卤汁
- 水蛇皮
- 杓儿菜
- 小铜锤
- 绿豆衣
- 树茭瓜
- 波棱瓜
- 粉萆薢
- 棠梨枝叶
- 秃叶红豆树
- 莴苣子
- 白蜡树皮
- 麻鱼肉
- 穇穗莎草
- 鹅脚木叶
- 楠木
- 鲫鱼胆
- 小石韦
- 齿叶橐吾
- 金牛草
- 束花石斛
- 土白蔹
- 龙胆地丁
- 蓝花扁竹
- 桦树皮
- 岗梅根
- 瓦韦
- 独脚蟾蜍
- 海盘车
- 小草
- 粘人花根
- 长尾复叶耳蕨
- 一把伞
- 丽江独活
- 大鲵
- 三面刀
- 黑水鸡
- 双翎草
- 油桐子
- 山苦草
- 鹌鹑
- 莪术
- 竹芋
- 墨旱莲
- 毛黄堇
- 牧马豆
- 称星蛇
- 狼尾草根
- 大果巴戟
- 人参条
- 八角茴香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短柄南蛇藤果
- 麦门冬
- 巴山虎
- 踏膀药
- 鸭脚木
- 笔筒草
- 毛白杨
- 黄花香
- 穿肠草
- 大叶白纸扇
- 鸬鹚(鸬鹚)
- 红景天
- 冷杉果
- 重楼
- 广枣
- 纤花千金藤
- 蜘蛛果茎叶
- 腊梅
- 五色梅叶
- 老虎须
- 木瓜
- 金箔
- 地血香
- 腐卑
- 木槿根
- 帽兰
- 树茭瓜果
- 炙红芪
- 乌榄核
- 铧头草
- 红蒂蛇
- 金不换
- 野烟叶
- 鹈鹕油
- 黄花小二仙草
- 百足藤
- 红孩儿
- 龟版胶
- 百里香
- 鼠妇
- 苔菜
- 黑骨头
- 防已
- 刺果藤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