唇香草
《中华本草》:唇香草
拼音注音
Chún Xiānɡ Cǎo
别名
小叶薄荷、山薄荷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唇香草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割,切段,阴干。
原形态
唇香草,多年生草本,高15-30cm。全株有强裂的薄荷香气。根木质。茎由基部丛生,具四棱,表面带紫色,有短柔毛。叶对生;此短柄;叶片长圆形或宽披针形,全缘,长0.5-2cm,宽0.3-1cm,有腺点。轮伞花序顶生,集成头状;萼筒长5-7mm;花冠唇形,长10-12mm,被短柔毛。蓝紫色。小坚果长卵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潮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。
形状
性状鉴别,茎呈方柱形,长10-35cm,直径2-3mm,表面黄绿色,多带紫红色,通常被有毛茸;断面淡黄绿色,中央有小孔隙。叶对生,多脱落,完整者展平后呈广披针形、卵形或长圆形,长0.5-2cm,宽0.3-1cm,叶面微灰绿色,有明显的腺点;叶柄短,轮伞花序顶生,球形;花多忆脱落,花萼筒状。长5-7mm,花冠唇形,淡紫红色或粉红色,长10-12mm,外被短柔毛。间有小坚果,长卵形。气芳香,味辛凉,微苦。[br]显微鉴别,幼茎横切面:呈四棱形。表皮细胞1裂,外被毛茸。皮层细胞1-3列,四角棱角脊处有厚角细胞;内皮层凯氏点明显。韧皮部较窄,形成层不明显,木质部较宽,导管近单行径向排列。髓部薄壁细胞较大,中央常形成宁隙。[br]粉末特征:黄绿色。1.多细胞非腺毛,2-6细胞,长15-200μm。2.腺毛单头单柄,呈椭圆形,长23-33μm。3.腺鳞直径23-70μm。4.气孔直轴式,长轴约30μm,短轴约20μm。5.花粉粒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25-33μm,壁厚。6.中肉细胞含草酸钙方晶。此外,有螺纹导管。
化学成分
地上部分含黄酮:森犀草素(luteolin),蒙胧花甙(linarin),7-甲基苏打基亭(7-methylsudachitin),白杨素-7-O-芸香糖甙(chrysin-7-O-rutinoside)及咖啡酸(caffeic acid),4-羟基-3,5-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(methy4-hydroxy-3,5-dimethoxybenzoate) ,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香叶木甙(diosmin)。[br]油含α-蒎烯(α-pinene)和胡薄荷酮(bulegone)。
性味
油辛;性凉
功能主治
宁心安神;利水清热。主心悸;失眠;水肿;感冒发热;目赤肿痛;疮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18g;或开水冲泡代茶。外用:适量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唇香草
别名
小叶薄荷
来源
唇形科唇香草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.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新疆。
功能主治
主治高血压,冠心病。
用法用量
全株2~3钱,水煎服,或开水泡当茶饮,或制成酊剂内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燕窝
- 羊毛绒球蟹
- 水松叶
- 燕麦草
- 刺梨
- 羊蹄叶
- 刺通草
- 芋叶
- 洋金花
- 盐肤木根
- 羊蹄暗消
- 吹火筒
- 玉蜀黍根
- 南天竹梗
- 牙刷草
- 玉龙鞭
- 硬九子连环草
- 游草
- 羊屎果
- 玉蜀黍叶
- 烟胶
- 玉米花
- 眼镜蛇
- 硬质早熟禾
- 芋儿七
- 五星蒿
- 药鼠李实
- 羊蹄实
- 胭脂花
- 蘡薁根
- 萤火
- 羊角扭
- 地菍根
- 蜻蜒兰
- 云南美登木
- 白木
- 球花马蓝
- 蔷薇根
- 雀梅藤根
- 白龙穿彩
- 百齿卫矛
- 白蘑
- 玉帘
- 雀脑
- 昆明堵喇
- 土玉桂
- 白栎
- 白冷草
- 矮人陀
- 土连翘
- 白婆婆纳
- 唐松草
- 青钱柳
- 土常山
- 白子菜
- 白千层油
- 玉米黑粉
- 小花鸢尾根
- 槟榔
- 北鱼黄草
- 白鱼尾
- 冰草白穗
- 高山芹根
- 白常山
- 桐油
- 荞麦秸
- 竹根七
- 秦岭冷杉
- 刺柄莲座蕨
- 伴蛇莲
- 羊肾
- 荷莲豆菜
- 白背枫
- 萆薢
- 樟
- 浙贝母
- 南鹤虱
- 地黄叶
- 水蔓青
- 滴滴花
- 干漆
- 营实
- 硼砂
- 红娘子
- 寄生藤
- 黑草
- 石香葇
- 风箱树花
- 穿山龙
- 天竺黄
- 老鼠耳
- 金丝梅
- 祁州一枝蒿
- 刻裂紫堇
- 荠苎
- 云南风车子
- 大山黧豆
- 蜣螂
- 人尿
- 百花锦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