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蹄暗消
《中华本草》:羊蹄暗消
拼音注音
Yánɡ Tí àn Xiāo
别名
蝴蝶暗消、藤子暗消、苦胆七、燕子尾。
英文名
Butterfly Passiflora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西番莲科植物月叶西番莲的根、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ssiflora altebilobata Hems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,长2-5m。根本质,多分枝。茎圆柱形,有细纵条纹,节上具卷须。叶互生;2深裂达2/3,形成2披针形的裂片,轮廓近月牙形,长3.5-6cm,宽2.5-4.5cm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中脉延伸成一小突尖。聚伞花序具短柄,有2-6朵花;花绿白色,直径7-10mm;萼片5,被毛;花瓣5,长3-6mm;副花冠裂片2轮,丝状;雄蕊5,花丝分离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1-1.5cm,黄绿色,光滑,具白色脉纹。花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500mm的山谷、水旁或向阳山坡杂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消食健胃;除湿止泻。主脘腹痛;腥胀腹泻;消化不良;跌打损伤;风湿痹痛;肝炎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羊蹄暗消
拼音注音
Yánɡ Tí àn Xiāo
别名
蝴蝶暗消、藤子暗消、苦胆七、燕子尾
来源
西番莲科月叶西番莲Passiflora altebilobata Hemsl.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健胃,理气,除湿。主治腹痛,腹胀,腹泻,跌打损伤,风湿关节痛,肝炎。鲜叶外用治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羊蹄暗消
拼音注音
Yánɡ Tí àn Xiāo
别名
蝴蝶暗消、藤子暗消、苦胆七、燕子尾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西番莲科植物月叶西番莲的根、茎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,长2~5米。根木质,多分枝。茎圆柱形,有细纵条纹,节上有卷须。单叶互生,2深裂,深裂达叶长的2/3,轮廓为月牙形,长约4厘米,宽约2.5厘米,中脉延伸成一小突尖。花单生或两朵腋生,花大而美丽,绿白色。浆果圆球形,肉质,直径约1.5厘米,黄绿色,外有白条纹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山坡杂木林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健胃,理气,止泻。治消化不良,胃痛,腹痛,腹胀,腹泻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地柏
- 鹅绒藤
- 紫茎牙痛草
- 野漆树根
- 穿肠草
- 扁豆根
- 李树胶
- 荚囊蕨
- 无患子中仁
- 杜父鱼
- 豹皮樟
- 水塔花叶
- 白菖
- 泽泻实
- 山吴萸果
- 黄耆茎叶
- 蜂蜜
- 西南水芹
- 石莼
- 沼生柳叶菜
- 豌豆
- 菠萝皮
- 水马桑
- 蕨麻
- 九里香
- 大叶刺篱木叶
- 浆水
- 山大颜
- 大叶樟
- 叶子花
- 驳骨草
- 骆驼脂
- 桐油
- 黑壳楠
- 无漏子
- 黄练芽
- 杉木油
- 岗梅根
- 竹叶兰
- 鸡爪槭
- 茨菇草
- 鲜黄连
- 地蜂子
- 水鳖蕨
- 药用倒提壶
- 都咸子
- 大叶风沙藤
- 羊角参
- 含羞草根
- 刺槐
- 假蒟叶
- 括金板
- 水冬瓜根
- 水紫菀
- 大鲵
- 脉耳草
- 黄毛榕
- 茳芒决明
- 阔叶十大功劳
- 点地梅
- 癞皮根
- 黄花鸢尾
- 辽东鳞毛蕨
- 毛草龙根
- 玉带海雕
- 白杨树
- 虱子草
- 木棉花
- 幼油草
- 柴桂
- 榧枝叶
- 鹅管石
- 粗毛蹄盖蕨
- 黄葵
- 太白韭
- 鼠李皮
- 独叶一枝枪
- 柳枝
- 羊屎木
- 山枝仁
- 麻鱼骨
- 美商陆叶
- 五蕊寄生
- 柠条根
- 六叶龙胆
- 鼻血草
- 猪肚木
- 南蛇藤叶
- 禾秆蹄盖蕨
- 球核荚蒾
- 金丝猴
- 丽江黄芩
- 太白三七
- 红头草
- 亮叶冬青
- 大毛红花
- 网纹灰包
- 雉子筵根
- 扶桑金星蕨
- 老鸦花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