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蹄暗消
《中华本草》:羊蹄暗消
拼音注音
Yánɡ Tí àn Xiāo
别名
蝴蝶暗消、藤子暗消、苦胆七、燕子尾。
英文名
Butterfly Passiflora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西番莲科植物月叶西番莲的根、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ssiflora altebilobata Hems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,长2-5m。根本质,多分枝。茎圆柱形,有细纵条纹,节上具卷须。叶互生;2深裂达2/3,形成2披针形的裂片,轮廓近月牙形,长3.5-6cm,宽2.5-4.5cm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中脉延伸成一小突尖。聚伞花序具短柄,有2-6朵花;花绿白色,直径7-10mm;萼片5,被毛;花瓣5,长3-6mm;副花冠裂片2轮,丝状;雄蕊5,花丝分离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1-1.5cm,黄绿色,光滑,具白色脉纹。花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500mm的山谷、水旁或向阳山坡杂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消食健胃;除湿止泻。主脘腹痛;腥胀腹泻;消化不良;跌打损伤;风湿痹痛;肝炎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羊蹄暗消
拼音注音
Yánɡ Tí àn Xiāo
别名
蝴蝶暗消、藤子暗消、苦胆七、燕子尾
来源
西番莲科月叶西番莲Passiflora altebilobata Hemsl.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健胃,理气,除湿。主治腹痛,腹胀,腹泻,跌打损伤,风湿关节痛,肝炎。鲜叶外用治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羊蹄暗消
拼音注音
Yánɡ Tí àn Xiāo
别名
蝴蝶暗消、藤子暗消、苦胆七、燕子尾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西番莲科植物月叶西番莲的根、茎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,长2~5米。根木质,多分枝。茎圆柱形,有细纵条纹,节上有卷须。单叶互生,2深裂,深裂达叶长的2/3,轮廓为月牙形,长约4厘米,宽约2.5厘米,中脉延伸成一小突尖。花单生或两朵腋生,花大而美丽,绿白色。浆果圆球形,肉质,直径约1.5厘米,黄绿色,外有白条纹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山坡杂木林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健胃,理气,止泻。治消化不良,胃痛,腹痛,腹胀,腹泻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川谷根
- 朝鲜梾木枝
- 莲花
- 轮环藤
- 桑黄
- 水虾草根
- 杉材
- 小冬青
- 马尿泡
- 美花风毛菊
- 芍药花
- 香加皮
- 头顶一朵花
- 杉叶
- 挂兰
- 红果楠
- 林檎
- 全叶青兰
- 糖橘红
- 牛奶树子
- 朴树根皮
- 紫苏叶
- 月桂叶
- 观音茶
- 鹅掌上黄皮
- 野苋子
- 鹿仙草
- 白勒
- 苦瓜
- 榧螺
- 蛇葡萄
- 九牛力
- 草蚂蚱莲
- 毛风藤
- 麻油
- 红头小仙
- 刺果苏木
- 黍米
- 草问荆
- 马柳根
- 虎图辣
- 绿萼梅
- 伴蛇莲
- 畲山羊奶子
- 半边莲
- 壶卢秧
- 桃子
- 绿豆皮
- 伽喃香
- 亚麻
- 栝楼皮
- 黄大豆
- 地黄
- 土藁本
- 肋柱花
- 山柳
- 肉半边莲
- 詹糖香
- 硫化铅
- 僵蛹
- 铅灰
- 大五爪金龙
- 银木荷皮
- 蓬莱草
- 常春卫矛
- 东北羊角芹
- 鳕鱼
- 海南茄
- 大麦
- 黄杞皮
- 西洋菜干
- 猪靥
- 杨梅叶
- 干蟾
- 鸡骨常山
- 长管香茶菜
- 龙利叶
- 猫耳朵草
- 牡鼠粪
- 竹叶椒叶
- 桔梗芦头
- 角螺厣
- 桂木根
- 胃寒草
- 火索麻
- 白矾
- 刺蜜
- 海粉
- 桂花子
- 松毛火绒草
- 竹精
- 绣线菊叶
- 铁线草
- 小白绵参
- 草乌头
- 羊洪膻
- 黑壳楠
- 附地菜
- 南烛叶
- 楸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