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麸木花
《中华本草》:盐麸木花
拼音注音
Yán Fū Mù Huā
英文名
Flower of Chinese Sumac
出处
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us chinensis Mill.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花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盐肤木,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高2-10m。小枝棕褐色,被锈色柔毛,具圆形小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叶轴及柄常有翅;小叶5-13,小叶无柄;小叶纸质,多形,常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,长6-12cm,宽3-7cm。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,边缘具粗锯齿或近无毛,叶背被锈色柔毛。圆锥花序宽大,顶生,多分枝,雄花序长30-40cm,雌花序较短,密被锈色柔毛;花小,杂性,黄白色;雄花花萼裂片卵形,长约1mm,花瓣倒卵形状长圆形,长约2mm,开花时外卷,雄蕊伸出,花丝线形,花药卵形;雌花花萼裂片较短,长约0.6mm,花瓣椭圆状卵形,长约1.6mm;花盘无毛;子房卵形,长约1mm,密被白色微柔毛;花柱3,柱头头状。核果球形,略压扁,径约4-5mm,被具节柔毛和腺毛,成熟时红色,果核径3-4mm。花期8-9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50-2300m的石灰山灌丛、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性味
味酸;咸;性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敛疮。主疮疡久不收口;小儿鼻下两旁生疮;色红瘙痒;渗液浸淫糜烂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搽。
复方
①治鼻疳:盐肤木花或子、硼砂、黄柏、青黛、花椒各等量。共研末,吹患处。②治痈毒溃烂:盐肤木子和花捣烂,香油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盐麸木花
拼音注音
Yán Fū Mù Huā
出处
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为漆树种植物盐肤木的花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盐麸子"条。
功能主治
治鼻疳,痈毒溃烂。
复方
①治鼻疳:盐肤木花或子、硼砂、黄柏、青黛、花椒各等量。共研末,吹患处。
②治痈毒溃烂:盐肤木子和花捣烂,香油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盘龙参
- 鼠曲草
- 柏子仁
- 水翁根
- 紫荆桠
- 甜地丁
- 满天星
- 石鳖
- 山羊耳
- 火秧竻叶
- 绛梨木叶
- 钓杆柴
- 火麻仁
- 菰米
- 云实
- 红牛尾七
- 山岗荚
- 罗裙带
- 猪毛针
- 蚌壳草
- 竹叶椒
- 泽泻叶
- 山胡椒叶
- 箭刀草
- 豹子眼睛花
- 蜀五加
- 鸡屎树
- 长梗郁李
- 梓实
- 西桦
- 海岛苎麻叶
- 海桐树
- 牛藤果
- 红蓝地花
- 蜀葵苗
- 标杆花
- 蜀葵子
- 枳椇木皮
- 豆油
- 甜瓜根
- 皂荚子
- 栀子根
- 花生油
- 甘青雪莲花
- 花叶狗牙七
- 波罗蜜树液
- 菊三七
- 藤三七
- 花红叶
- 皂荚根皮
- 刺鸭脚木
- 半截叶
- 光叶海桐叶
- 横经席叶
- 桐子花
- 屎咕咕
- 山羊角
- 莙荙子
- 中国繁缕
- 吹风散
- 火棘
- 树葫芦
- 垂珠花
- 灰树花
- 猴闼子
- 刺榆叶
- 灰绿水苎麻
- 刺榆皮
- 垂丝海棠
- 山东肿足蕨
- 海茄子
- 山水芹菜
- 山油柑叶
- 还筒子
- 环纹苦乳菇
- 刺梨叶
- 石斑鱼
- 茳芒
- 刺桐叶
- 水火麻
- 火索麻
- 琥珀
- 蒟酱叶
- 环草石斛
- 山檨叶泡花树
- 菊架豆
- 滑背草鞋
- 滑背草鞋根
- 灰蓟
- 刺梨花
- 山胡椒
- 灰凤梨
- 火绒草
- 箭杆七
- 山棯叶
- 山棯子
- 甘蔗
- 海仙花
- 白茅根
- 刺竹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