秧鸡
《中华本草》:秧鸡
拼音注音
Yānɡ Jī
别名
水鸡、秋鸡
英文名
Rail
出处
出自汪颖《食物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秧鸡科动物秧鸡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llus apuaticus(Linnaeus)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捕后,除去羽毛及内脏,取肉用。
原形态
秧鸡,体长约30cm。头小;颈长。上体羽毛暗灰褐色,带黑色斑纹,头部斑纹尤为显着。两翼表面大半灰褐。下体褐色,两腋具白斑;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同,羽端白色。胫羽黑而有白色横斑。嘴黑褐,下嘴基部较淡。脚棕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沼泽或近水草丛中,单个或成对活动,步行快速,不善高飞。性畏人。以水生昆虫、蚯蚓、植物嫩芽为食。资源分布: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河北一带,迁福建、广东一带越冬。
化学成分
肉含蛋白质(protein),肽类(peptides),氨基酸(amino acid),脂类(lipid)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解毒杀虫;补中益气。主蚁瘘;脾胃虚弱;食欲不振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50-100g。
各家论述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:治蚁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秧鸡
拼音注音
Yānɡ Jī
别名
水鸡,秋鸡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。
出处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
来源
为秧鸡科动物秧鸡的肉。
原形态
体长约30厘米。头小:嘴比头长,基部赤色,先端淡黑。颈长;上体羽毛暗灰褐色,带黑色斑纹,头部斑纹尤为显着。两翼表面大半灰褐,下体褐色,两腋具白斑;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间,羽端白色。脚带赤褐色,前趾颇长,约与嘴等长,趾无蹼。
栖息沼泽或近水草丛中。步行快速,不善高飞。食蚯蚓,昆虫、植物嫩芽等。
生境分布
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河北一带,迁福建、广东一带越冬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:"治蚁瘘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蜈蚣
- 薅田藨根
- 猪毛
- 红母鸡草
- 水游草
- 爬地卷柏
- 洋蓍草
- 盒子草
- 槐米
- 海南海金沙
- 蝴蝶花
- 石豆瓣
- 糠油
- 红楤木
- 沙果
- 水茴香藻
- 石韦毛
- 花锚
- 虎尾轮
- 薜荔根
- 沙斑鸡
- 紫葳根
- 鼠
- 水毛花根
- 白绒草
- 粘鱼须
- 紫竹根
- 花酸苔
- 毛蕊花
- 水茄
- 由跋
- 花苜蓿
- 石彭子
- 猪蓼子草
- 水绵
- 沼生水马齿
- 猪脾
- 羊奶果
- 昙花
- 三丫苦叶
- 水细辛
- 桦桃树
- 石上瓜子菜
- 海月
- 滑背草鞋
- 水茄冬果
- 砂仁壳
- 红果冬青
- 罂粟嫩苗
- 水苏根
- 猪肠
- 三叉苦
- 涩梨叶
- 红果冬青根
- 红头小仙
- 葫芦七
- 泽漆
- 尖连蕊茶根
- 鼠皮
- 鸭皂树皮
- 白头翁花
- 水虾草
- 紫楠
- 茄叶
- 水黄连
- 虾蟆
- 荷叶
- 石夹生
- 玉溪天仙藤
- 扁豆衣
- 藤子甘草
- 貒膏
- 稻芽
- 人参花
- 珠芽半支
- 黑沙蒿子
- 石膏
- 西洋菜干
- 石松子
- 云南红豆蔻
- 白兰花叶
- 水罗伞
- 菝葜叶
- 石风车子叶
- 旱冬瓜
- 水火麻
- 白朱砂莲
- 猪笼草
- 毛嘴签
- 蒴藋
- 芙蓉菊根
- 红椽木子
- 椆李
- 菠萝根叶
- 葡萄叶秋海棠
- 止泻木皮
- 碎密花
- 虎皮草
- 豆瓣七
- 水半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