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下红
《中华本草》:叶下红
拼音注音
Yè Xià Hónɡ
别名
细黄金稍、白骨丹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astus apricus (Hand-Mazz.)H.L.Li[B spathulicalyx Hand-Mazz.var.apricus Hand-Mazz]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收、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1-2m。茎圆柱形,分枝多,幼枝密被微柔毛及黄色小腺点。叶对生;叶柄长3-28mm,密被微柔毛及小腺点;叶片纸质,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长4-19cm,宽1.5-7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全缘或具细波状齿,叶上面无毛,下面被黄色小腺点;基脉5条,花两性,4数;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,顶生,被微柔毛及小腺点;花梗长1-3mm;花萼漏斗形,具四棱,长约5mm,密被小腺点,裂片线状三角形,长1-1.5mm;花瓣紫红色,卵形,近圆形至倒卵形,长约2.5mm;雄蕊4,花丝长7-10mm,被微柔毛,花药线形,长约8mm,弯曲,基部呈羊角状叉开;子房半下位,卵形,先端具4小突起,被小腺点。蒴果椭圆形,4纵裂,为宿存萼所包,宿存萼长约5mm,直径约4mm,被小腺点,先端常冠宿存萼片。花期6-7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800m的山谷,山坡疏、密林下或水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茎枝圆柱形,幼枝密被微柔毛及黄色小鳞片。叶对生,黄褐色,多皱缩破碎,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长4-14cm,宽1.5-5cm,全缘或具细波状齿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利水;通经;解毒。主水肿;月经不调;跌打伤肿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芸薹
- 杯苋根
- 鸳鸯
- 银耳
- 獾肉
- 玉米
- 响叶杨
- 铁苋
- 翼核果
- 大茶根
- 单头紫菀根
- 女萎
- 野鸡脑
- 留兰香
- 破碗掌脚树
- 牡鼠粪
- 一扫光
- 琥珀
- 山楂叶
- 秀丽槭
- 鲳鱼
- 可爱复叶耳蕨
- 章鱼
- 曲枝天冬
- 美人蕉花
- 鹿蹄根
- 山橿
- 山砂姜
- 枫杨
- 刺黄连
- 驴肾
- 油头草
- 定经草
- 鸢胆
- 甘青铁线莲
- 赤胫散
- 三果木皮
- 鸡子
- 天青地红
- 榧螺
- 香蓼
- 昙花
- 水绵
- 土大黄叶
- 大花活血丹
- 昆布
- 芸薹子
- 牡荆子
- 狗骨节
- 水龙胆草根
- 鲨鱼胆
- 辣椒头
- 羊踯躅根
- 乌榄仁
- 金银忍冬
- 蚕豆壳
- 金樱花
- 兴安升麻
- 小升麻
- 构菌
- 桤木
- 薤白
- 苦绳
- 广西过路黄
- 穿破石
- 太平莓
- 白龙穿彩
- 海桐花
- 藤槐
- 肿节风
- 护心草
- 升药底
- 满树星
- 木馒头
- 家独行菜
- 椰子壳
- 象皮
- 小箭草
- 赤地榆
- 葛上亭长
- 红云草
- 念珠根黄芩
- 杨梅核仁
- 油散木
- 川黔鸭脚木
- 胃友果
- 化香树果
- 六棱麻
- 南瓜叶
- 羯布罗香
- 点腺过路黄
- 海决明
- 将军树
- 罗锅底
- 蓬蘽
- 散血莲
- 血党
- 浮萍
- 崖棕根
- 鸊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