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婆潮
《中华本草》:亚婆潮
拼音注音
Yà Pó Chá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广花耳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dyotis ampliflora Hance [Olden-landia ampliflora (Hance) Kuntze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广花耳草,藤状灌木。茎通常光滑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2-5mm;托叶基部合生,顶部有刚毛3-5条;叶片纸质,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3.5-7cm,宽1.2-2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两面无毛或上面中脉下部和下面叶脉有疏毛,侧脉2-4对。聚伞花序成伞房花序状,顶生;总花梗长2-3.5cm;苞片和小苞片披针形;花梗长1-3mm;萼筒半球形或陀螺形,长约1mm,先端4裂,裂片披针形,与萼筒等长,开花时外反;花冠白色,筒形,花冠筒长约1mm,先端4裂,裂片先端内弯;雄蕊生于花冠筒内,花药伸出;花柱长1.5mm,稍伸出,柱头2裂。蒴果球形而微扁,直径1-1.2mm,被疏毛,顶部极隆起,具宿存萼裂片,2裂。种子多数,有棱,种皮干时黑褐色。花期夏、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缘或疏林下及阳光充足、土壤干燥的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生分布于海南。
性味
辛;苦;温
功能主治
祛风胜湿;强筋骨。主风寒湿痹;腰腿酸痛;筋骨痿弱;跌打伤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宜梧
- 伊贝母
- 漏斗瓶蕨
- 马肋巴
- 羊皮
- 檵花叶
- 刺葡萄
- 黄珠子草
- 油桐子
- 球花紫云英
- 水狗子
- 昙花
- 鼠李皮
- 密穗砖子苗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鸡骨菜
- 南瓜瓤
- 萍蓬草
- 鸡筋参
- 小三棵针
- 金丝藤仲
- 蓝布正
- 鱼尾葵根
- 蟒蛇草
- 芨芨草
- 扭肚藤
- 大荃麻
- 罗平蓟
- 无患树蔃
- 细叶卷柏
- 素馨花
- 猕猴桃根
- 甘菊
- 大过路黄
- 猴头菌
- 芡实
- 细锥香茶菜
- 香叶树
- 南山藤
- 虾蟆
- 瓜蒌皮
- 宜昌荚蒾叶
- 鸭脚黄边
- 鸢胆
- 黄颔蛇骨
- 地乌
- 岩泽兰
- 锦地罗
- 猩猩木
- 大草乌
- 海狸香
- 紫金血藤
- 大黄茎
- 牛屎树
- 淡菜
- 小金钱草
- 番石榴子
- 羊胎
- 鹿蹄草
- 梁王茶
- 油茶叶
- 椰子油
- 岩乌头
- 岩豆藤花
- 油渣果
- 油茶根
- 岩松鼠骨
- 月季花
- 油桐叶
- 油柑根
- 亚麻子
- 岩冬菜
- 岩椒
- 柚
- 柚花
- 油茶子
- 厓花子
- 友水龙骨
- 叶子花
- 岩豇豆
- 岩兰花根
- 柚叶
- 岩青兰
- 油茶
- 榆荚仁
- 椰子瓤
- 油渣果根
- 黔桂醉魂藤
- 楼梯草
- 人参花
- 功劳木
- 大铁扫把
- 七星草乌
- 岩七
- 仰天钟根
- 艾片
- 圆瓣冷水花
- 油鸭
- 岩菖蒲
- 岩筋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