钓兰
《*辞典》:钓兰
拼音注音
Diào Lán
别名
金边吊兰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八叶兰、兰草、硬叶吊兰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吊兰的全草或带根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茎平生或斜生,有多数肥厚的根。叶多数,自根茎丛生,线形,长15~30厘米,宽1~1.5厘米,先端长尖,绿色或有时有黄色条纹。花茎长于叶,有时变为纤匐枝而近顶部有叶束或幼小植株;花白色,排成一长而疏散的总状花序;花被轮状,裂片6,狭小,长约1厘米;雄蕊6,花丝上部常扁平;子房下位,无柄,3室,花柱线形。蒴果三角形。种子扁平。花期春月。
生境分布
栽培于花圃,庭园。
性味
甘酸,凉。
①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甘微苦,平。"
②《泉州本草》:"味甘微酸,性凉。"
③《广西中草药》:"味微辛,性平,无毒。"
归经
《泉州本草):"入心、肝、肺诸经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去瘀,消肿,解毒。治咳嗽,声哑,吐血,经闭,跌打损伤,痈疽肿毒,聤耳,牙痛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凡患声嘶音哑,取全草煎服。又治妇人经闭。"
②《广州植物志》:"治跌打等症。"
③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清热,治吐血,止耳痛,定哮喘。"
④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清热去瘀。治声嘶喉哑、咳嗽;取汁洗涤耳流脓;捣烂填患处,治牙痛。"
⑤《泉州本草》:"退癀消肿,散结败毒.治痈疽肿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1.5两)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捣汁滴耳。
注意
《泉州本草》:"孕妇忌用。"
复方
①治跌打损伤:吊兰干全草为末。每服三钱,泡酒温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②治风毒结瘤久而不散:吊兰鲜全草连根洗净,合糯米饭加食盐少许,捣烂敷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肺热咳嗽:吊兰根一两,冰糖一两。水煎服。
④治吐血:吊兰、野马蹄草各一两。水煎服。
⑤治跌打肿痛;吊兰叶捣烂,用酒炒热敷患处。(③方以下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调羹树
- 灯笼婆婆纳
- 牛胆参
- 短柄菝葜
- 燕子尾
- 牛含水
- 马蹄蕨
- 红葱
- 鱼油
- 牡狗阴茎
- 绿萼梅
- 五脉山黧豆
- 碎米柴
- 臭黄皮
- 大三叶升麻
- 大四块瓦
- 蓬子菜
- 沙地娃儿藤
- 小二仙草
- 大叶贯众
- 砂仁壳
- 臭黄荆根
- 肉豆蔻衣
- 断血流
- 菊花脑
- 大乌泡根
- 大叶鸡菊花
- 草威灵
- 大叶狼豆柴
- 大砂仁
- 细叶桉叶
- 大叶钩藤根
- 庵 (艹闾)子
- 仙人杖
- 莎草
- 百舌鸟
- 大叶桉叶
- 粉团花根
- 密陀僧
- 庵闾
- 鹊豆
- 短柄枹栎虫瘿
- 大血藤
- 茄叶
- 断板龟
- 大叶黄杨叶
- 菰
- 胡荽
- 短瓣女娄菜
- 大青根
- 腊梅
- 鹅脚板根
- 五味子
- 大青
- 鳝鱼血
- 小叶爱楠
- 钝叶蔷薇
- 蜗牛
- 乌蔹莓五加
- 鹅脚板
- 黑风散
- 向日葵叶
- 小叶三点金
- 高原蚤缀
- 水毛花
- 大伸筋草
- 小茅香
- 紫花景天
- 马蔺根
- 马钱子
- 紫筒草根
- 断线蕨
- 断节参
- 短瓣花
- 大地柏枝
- 铁包金
- 榆皮涎
- 罗伞树
- 弹刀子菜
- 羊肾
- 隔山消
- 牛毛毡
- 杜鹃兰
- 栀子花
- 金线草
- 强威生草
- 三台红花
- 苦苣
- 大羽藓
- 海狸香
- 金匙叶草
- 地盘松球
- 罗望子叶黄檀
- 锡生藤
- 槐胶
- 路旁菊
- 大叶醉鱼草
- 母猪草
- 高粱根
- 大叶铁包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