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果膜蕨
《中华本草》:顶果膜蕨
拼音注音
Dǐnɡ Guǒ Mó Jué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膜蕨科植物顶果膜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menophyllum khasyanum Hook.et Bak.[H.denticulatum var.flaccidum Clarke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小型石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8-10cm。根茎暗褐色,横走,纤细丝状,粗约0.3mm,被疏毛或几无毛。叶远生,相距1-2cm;叶柄长2-2.5cm,无翅,疏被柔毛;叶片薄膜质,半透明,干后暗褐色,狭长披针形,长7-10cm,宽12-15cm;二回深羽裂;羽片10-12对,斜长圆形,长8-10mm,宽5-6mm,基部数对几近生,其余的密接,互生,深羽裂几达羽轴;裂片3-4对,线形,边缘有尖齿,基部上侧的裂片较长而常分叉;叶脉叉状分枝,叶轴除基部外均有狭翅。孢子囊群仅生于叶片先端,位于羽片的上部裂片的顶部,生孢子囊群的裂片在囊苞之下明显狭缩;囊苞狭长卵形,长1.5-2mm,宽约1mm,两唇瓣分裂至近基部,先端尖锐并有尖齿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900m的林下溪边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。
性味
微涩;平
功能主治
止血生肌。主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研末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枇杷
- 獭四足
- 紫茉莉
- 桃花
- 地涩涩
- 海蕴
- 紫椴
- 藤壶
- 地椒
- 一叶荻
- 海粉
- 槐米
- 紫椿
- 葶苈
- 槐耳
- 槐叶
- 檀根
- 紫杉
- 藤麻
- 粳米
- 礁膜
- 紫苏子
- 云雀
- 菟丝子
- 一窝鸡
- 旱芹
- 节瓜
- 海胆
- 紫苏叶
- 痰药
- 河蚌
- 海柳
- 地龙
- 桐木
- 核子木
- 糖荠
- 地星
- 云南铁扁担
- 海康钩粉草
- 云南金莲花
- 云南五味子根
- 芥菜
- 云南山梅花
- 云南莲座蕨
- 藤本夜关门
- 聚花风铃草
- 紫背天葵草根
- 云南仙人掌
- 云南地黄连
- 云南小膜盖蕨
- 云南小阴地蕨
- 胶质鼠尾草
- 云南双盾木
- 海星
- 绢毛木姜子
- 地浆
- 藤檀
- 海桑
- 紫苏苞
- 吊兰
- 桃儿七
- 地牯牛
- 一把伞
- 地骷髅
- 江篱
- 地锦槭
- 紫楠叶
- 甜草
- 紫绿草
- 海参
- 一枝旗
- 紫薇叶
- 白鹇
- 筋藤
- 紫色翼萼
- 地黄
- 海茜
- 紫薇皮
- 一叶萩
- 桃胶
- 地梅子
- 一把篾
- 獭皮毛
- 地瓜子
- 地磨薯
- 一颗血
- 单鞭
- 高原点地梅
- 藤茶
- 蒺藜花
- 豚卵
- 紫背绿
- 紫河车
- 地茄子
- 槐枝
- 紫八宝
- 紫油木
- 菊花叶
- 碱花
- 紫珠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