鷩雉
《*辞典》:鷩雉
拼音注音
Bì Zhì
别名
赤鷩(《山海经》),鵕鸃(《汉书》),采鸡(《逸周书》),锦鸡(《禽经》),金鸡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雉科动物红腹锦鸡的肉。
原形态
体长约100厘米。嘴短而坚,呈角黄色。眼褐色,睑部裸出,呈肉黄色。雄者头上具金黄色丝状羽冠,覆盖颈上;脸、颏和喉锈红色;后颈围以金棕色的扇状羽,形成披肩状,各羽边缘有蓝黑色双条细边;上背浓绿,羽缘为绒黑色;背的余部和腰均深金黄色,腰侧转深红,各羽羽支散离如发;尾长占体长的3/4,中央尾羽极长,黑褐色,满布桂黄色点斑;外侧尾羽呈桂黄色和黑褐色波状横斑相间状;尾上覆羽基部亦然,端部转为深红色;肩羽暗红,最内侧飞羽及其覆羽深蓝色;次级飞羽及其覆羽均黑色而缀以栗色;初级飞羽暗褐,其边缘棕黄色。下体自喉以次几纯为深红色,肛周淡栗。脚短而健,呈角黄色。雌鸟头顶和后头黑褐而杂以肉桂黄色;上背棕色而具黑褥横斑;翼上黑斑更粗;上体余部棕褐,密缀以黑色虫蠹状纹;尾端形尖而色亦较淡;胸和胁棕黄色杂有黑斑;腹几为纯棕色;尾下覆羽亦具黑斑。
生境分布
平时常单独或成对栖息于多岩的山地及岩坡,出没于矮树丛和竹林间。善奔驰,很少见其起飞。分布地区自青海东南部、甘肃和陕西南部,南抵贵州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①《纲目》:"甘,温,微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辛,温。"
功能主治
《医林纂要》:"功用同雉(温中补虚,益肝和血)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补血薯
- 黑塔子
- 红牛尾七
- 野黄麻
- 地棠花
- 鳙鱼
- 鰕虎鱼
- 黑鹅脚板
- 边缘鳞盖蕨
- 黄鼠狼
- 鳆鱼
- 鞭叶耳蕨
- 雪下红
- 鸭脚板草
- 青海鸢尾子
- 钝齿铃子香
- 黄背草苗
- 蝙蝠草
- 蝙蝠
- 风轮菜
- 蝙蝠藤
- 椰子浆
- 须花参
- 萹蓄
- 青胡桃果
- 风湿木
- 香叶根
- 鸭屎树
- 飞龙掌血
- 鸭脚蓼
- 黄海葵
- 铅霜
- 黑节草
- 驱风通
- 雪上一支蒿
- 鸢嘴
- 笔管榕
- 香樟根
- 腐卑
- 薄叶黄芩
- 黑面叶根
- 薄叶卷柏
- 紫金莲
- 粉霜
- 粉瘤菌
- 黄麻灰
- 黑藁本
- 蝙蝠葛根
- (鱼彭)鱼脑
- 黄鳝藤
- 鸦片
- 黄栌
- 仙人掌
- 费菜
- 辫子草根
- 雪人参
- 飞蛾树
- 青桐翠木
- 香樟果
- 刺葡萄
- 贝齿
- 雪胆
- 香樟
- 青木香
- 粉萆薢
- 橙耳
- 榧根皮
- 蝮蛇蜕皮
- 雪兔
- 雪见草根
- 矮脚罗伞
- 鸭血
- 香橼
- 黑皮青木香
- 萆薢
- 鞭叶铁线蕨
- 脾寒草
- 雪猪油
- 黄鲴鱼
- 黄鳝
- 青麸杨根
- 香加皮
- 鳙鱼头
- 雄鸡口涎
- 雪山林
- 鹰不泊
- 肺形草
- 鸦葱
- 鲱鱼
- 青头菌
- 香橼露
- 败酱
- 雪药
- 青蛙胆
- 雀榕根
- 鮧鱼尾
- 逼血雷
- 青葙
- 黑芝
- 薜荔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