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皮涎
《中华本草》:榆皮涎
拼音注音
Yú Pí Xiá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榆树茎皮部的涎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lmus pumila L.采收和储藏:四季可采,割破茎皮,收集流出的涎汁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树干端直,高达20m。树皮暗灰褐色,粗糙,有纵沟裂;小枝柔软,有毛,浅灰黄色。叶互生,纸质;叶柄长2-10m,有毛;托叶早落;叶片倒卵形、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2-8cm,宽1.2-2.5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上面暗绿色,无毛,下面幼时有短毛,老时仅脉腋有毛,边缘具单锯齿;侧脉明显,9-18对。花先叶开放,簇年成聚伞花序,生于去年枝的叶腋;花被针形,4-5裂;雄蕊与花被同数,花药紫色;子房扁平,1室,花柱2。翅果近圆形或倒卵形,长1-1.5cm,宽0.8-1.2cm,光滑,先端有缺口,种子位于翅果中央,与缺口相接;果柄长约2mm。花期3-4月,果期4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河堤、田埂和路边,山麓、沙地上亦有生长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西藏等地,长江以南多系栽培。
功能主治
杀虫。主疥癣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吊兰
- 粗皮松萝
- 地丁
- 地八角
- 岩败酱
- 地黄
- 异叶青兰
- 吊罗果
- 椰子皮
- 豺皮
- 地瓜
- 地涩涩
- 吊吊果
- 白托柄菇
- 地瓜果
- 地下明珠
- 地笋
- 地花生
- 地锦苋
- 异株百里香
- 莼
- 臭柏
- 地瓜藤
- 地蔷薇
- 地骨皮
- 粗皮蛙
- 异叶鳞始蕨
- 榆白皮
- 樱桃
- 地不容
- 苦草
- 地仙桃
- 地膜香
- 地血香果
- 摇钱树
- 番石榴子
- 云南莲座蕨
- 吊灯笼
- 苦蘵根
- 苦瓠叶
- 翅柄蓼
- 樱桃枝
- 地梗鼠尾
- 芙蓉菊根
- 地蚕
- 单花鸢尾子
- 臭梧桐花
- 茶子饼
- 簇生卷耳
- 睡菜
- 倒提壶
- 茶子心
- 地星
- 地柏
- 地枇杷
- 透明草
- 臭灵丹
- 翅子木
- 苦良姜
- 粗榧根
- 地羊鹊
- 路边草
- 臭藿香
- 华凤仙
- 地骷髅
- 秋海棠
- 沙地柏
- 猕猴桃根
- 桔梗
- 红川乌
- 水葫芦根
- 油散木
- 蠵龟筒
- 假百合
- 蚺蛇肉
- 华西小石积
- 笔筒草
- 苦豆子
- 姜三七
- 满树星
- 白草
- 嫁(虫戚)
- 苦天茄叶
- 绿豆
- 雀翘
- 铁苋菜
- 青竹标根
- 地精草
- 湖北海棠
- 狼油
- 茶子木花
- 柿蒂
- 阔叶垂头菊
- 兔耳子草
- 辣子草
- 宽瓣红景天
- 雀麦米
- 冷饭果
- 红背酸藤
- 厚叶旋蒴苣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