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茶油
《*辞典》:油茶油
拼音注音
Yóu Chá Yóu
别名
楂油、岑、树子油
英文名
Oleum Camelliae
来源
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.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。秋季采果,晒干,打出种子,经加工得油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。枝略被毛,树皮黄褐色,芽有疏松的鳞片,稍被毛。叶互生,革质,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,长4~10cm,宽2~4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有小锯齿,上面有光泽,嫩时疏生茸毛,侧脉不明显;叶柄长约6mm,有毛。花白色,单生或并生于枝顶,无梗;花直径约4cm;萼片圆形,外被丝毛;花瓣5~7,倒卵形,长2.5~4.5cm,先端深2裂,外面稀被毛;雄蕊多数;子房密被丝状绒毛,花柱顶端3浅裂,基部有毛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约2.2cm,2~3裂,果瓣厚木质。种子1~2粒。花期9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灌木丛中。产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。
形状
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。
化学成分
脂肪油,主为油酸、硬脂酸等的甘油酯。
性味
性凉,味甘。
功能主治
清热化湿,杀虫解毒。用于痧气腹痛、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、疥癣、烫火伤。又为注射用茶油原料及软膏基质。
备注
茶子饼含油茶皂甙、鞣质、生物碱;能收湿杀虫,有杀灭血吸血虫卵的作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横纹
- 大叶熊巴掌
- 刺葡萄根
- 绵三七
- 牛奶菜
- 柱果木榄叶
- 龙珠根
- 蛇胆
- 龙齿
- 苏木蓝
- 小乌泡根
- 野漆树根
- 粉瘤菌
- 三品一枝花
- 海盘车
- 炮仗花
- 瘴气藤
- 牛心果
- 蘘荷子
- 刺桐叶
- 血风藤
- 麻母
- 山茶子
- 鸐雉
- 麻皮
- 麦芽
- 鸢翅骨
- 白杨树
- 双参
- 艾虎
- 矮脚苦蒿
- 柚花
- 蟋蟀
- 赤楠蒲桃叶
- 蓝花侧金盏
- 鹦鹉
- 小盘木
- 鹿角菜
- 假辣蓼
- 紫苏
- 红花月见草
- 角果木子油
- 人参须
- 牛毛毡
- 大萼鹿角藤
- 三角草
- 焦槟榔
- 歪脖子果
- 肿节风
- 随手香
- 豆腐渣
- 金线草
- 方叶五月茶
- 獭肝
- 入地蜈蚣
- 秋海棠花
- 薜荔果
- 旋鸡尾
- 龙眼肉
- 三七
- 萆薢
- 鼠肾
- 大叶黄杨根
- 了哥王子
- 野菊
- 飞天蠄蟧
- 丝棉木叶
- 鯆鱼
- 雀头血
- 决明子
- 金花草
- 生瓜
- 茶条槭
- 白子菜
- 棱萼母草
- 毛药
- 海康钩粉草
- 鱼鹰骨
- 鼬鼠肉
- 巴豆壳
- 马缨花
- 鸡子白
- 阿魏
- 不凋木
- 逆阿落
- 鹤虱风
- 白梅
- 苦竹沥
- 羊屎条根
- 石蜐
- 丁香树皮
- 长柄赤车
- 囊距翠雀
- 刺人参
- 蒒实
- 蜀葵叶薯蓣
- 毛叶白粉藤根
- 豪猪肉
- 红树皮
- 海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