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凤尾蕨
《中华本草》:岩凤尾蕨
拼音注音
Yán Fènɡ Wěi Jué
别名
凤尾草、粗金鸡尾、楚箭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凤尾蕨科植物岩凤尾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is deltodon Bak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陆生小型蕨类植物,植株高15-30cm。根茎短而横生,密生棕黑色钻形鳞片。叶纸质或薄革质,密生,一型;叶柄长8-16cm,禾秆色,基部棕色;叶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7-20cm,宽4-7cm,单数一回羽状分裂;羽片3-5对,预生羽片最大,有短柄,长5-9cm,宽l.5-2.5cm,无毛,侧生羽片较短,无柄,向上弯弓形、渐尖头,上部营养叶的边缘有三角形密锯齿;叶脉羽状,侧脉单一或分叉。孢子囊群线形,生于羽片边缘的边脉上;囊群盖线形,膜质,灰白色,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200m的荫蔽干燥的钙质土或石灰岩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甘;苦;凉;无毒
归经
大肠;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敛肺止咳;定惊;解毒。主泄泻;痢疾;淋证;久咳不止;小儿惊风;疮疖;蛇虫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杧果钉
- 礞石
- 岩石羊
- 余甘子
- 荷包牡丹根
- 月季花叶
- 红酸杆
- 山杜仲
- 棉团铁线莲
- 鱼鳔
- 米碎花
- 美脉藁本
- 猕猴桃藤中汁
- 米麦麨
- 牡荆子
- 山杨柳
- 咬人狗
- 黄花香
- 西南山茶
- 雉
- 紫金莲
- 大肺筋草
- 奶浆果
- 木蝴蝶树皮
- 喉咙草
- 水百合
- 铁篱笆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小红人
- 檀根
- 白梅花
- 鸭公树子
- 泡桐
- 橹罟子
- 凤丫草
- 狭叶荨麻
- 窿缘桉叶
- 见血飞
- 角盘兰
- 了哥王根
- 翠雀花
- 尖齿耳蕨
- 伽蓝菜
- 小蓝花地丁
- 南瓜瓤
- 牛羊草结
- 醉针茅根
- 鸡子黄
- 满江红根
- 蝈蝈
- 走马芹
- 蜇砂
- 长毛风毛菊
- 灰树花
- 苏铁
- 如意草
- 水虾子草
- 六月雪
- 皱巴坚螺
- 野苎麻
- 黄藁本
- 金背枇杷果
- 四块瓦
- 毛叶柿叶
- 合欢花
- 竹叶吉祥草
- 六轴子
- 短叶蹄盖蕨
- 暗紫贝母
- 人参娃儿藤
- 南亚新木姜
- 火秧竻叶
- 毛叶嘉榄
- 薄荷油
- 丛枝蓼
- 鸡树条
- 满天星
- 秦岭冷杉
- 藏红花
- 玉米黑粉
- 金刚藤
- 紫革耳
- 黄金凤
- 粉防己
- 羌活
- 冬葵叶
- 华南毛蕨
- 鳝鱼头
- 猕猴桃藤
- 土当归
- 鹅肠草
- 茶子
- 红葱
- 毛五加皮
- 苔垢菜
- 赤地榆
- 葛根
- 佛手柑
- 滇榧子
- 轻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