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枇杷
《中华本草》:岩枇杷
拼音注音
Yán Pí Pá
别名
岩莴苣、蛛毛苣苔、回生草、红毛旋蒴、苣苔、旋蒴苣苔、消毒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锈毛旋蒴苣苔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a rufercens Franch.[Paratboea rufescens(Franch.)Buntt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锈毛旋蒴苣苔,多年生草本,茎极短,长2-10cm。密被锈色毡毛。根状茎粗壮,木质化,长4.5-12cm。叶对生,密集于茎近顶端;叶柄长1.5-7cm;叶片长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3-12cm,宽2-5.5cm,先端钝,基部圆形,边缘密生小钝齿,两面均被柔毛和毡毛,侧脉5-6对,上面不明显。聚伞花序伞状,成对腋生,通常具 5-10花;花序梗长4-8.5cm,被锈色毡毛,果期逐渐脱落近至无毛;苞片2,卵形,被短毡毛;花梗细,长约6mm;花萼5深裂,裂片线形;花冠狭钟状,淡紫色,稀为紫红色,檐部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裂片近相等;雄蕊2,花丝上部膨大似囊状,具短柔毛,花药先端连着;子房狭长圆形,柱头头状。蒴果线形,长3.5-4.5cm,螺旋状卷曲。花期6月,果期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600m石山岩石隙间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及云南。
性味
味甘;微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止咳;固脱;解毒。主咳嗽;子宫脱垂;痈疮红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浸酒服。外用:鲜草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岩白菜素
- 湖北海棠
- 榅桲皮
- 岳桦
- 败酱
- 大叶蛇泡簕
- 拔毒草
- 豆列当
- 珍珠菜
- 柯蒲木
- 小花酸藤子
- 黑种草
- 心胆草
- 白线蛇
- 萍蓬草子
- 地麻黄
- 老鼠刺
- 牌楼七
- 厚朴
- 吴茱萸叶
- 白脂麻
- 绿绒蒿
- 豉虫
- 苜蓿根
- 猴樟
- 自消容
- 雷公藤
- 大透骨消
- 乌鸦胆
- 长尾复叶耳蕨
- 革叶茴芹
- 三七
- 藤本夜关门
- 黄皮叶
- 君迁子
- 长梗千里光
- 鳗鲡鱼骨
- 老枪谷
- 甜草
- 狭叶蓬莱葛
- 蚕豆
- 菊叶三七
- 滇南千里光
- 芒叶小米草
- 九节风
- 凤凰木
- 丝瓜子
- 崖松
- 晕药
- 台湾千金藤
- 地胆
- 亚婆潮
- 宜梧
- 伊贝母
- 漏斗瓶蕨
- 马肋巴
- 羊皮
- 檵花叶
- 刺葡萄
- 黄珠子草
- 油桐子
- 球花紫云英
- 水狗子
- 昙花
- 鼠李皮
- 密穗砖子苗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鸡骨菜
- 南瓜瓤
- 萍蓬草
- 鸡筋参
- 小三棵针
- 金丝藤仲
- 蓝布正
- 鱼尾葵根
- 蟒蛇草
- 芨芨草
- 扭肚藤
- 大荃麻
- 罗平蓟
- 无患树蔃
- 细叶卷柏
- 素馨花
- 猕猴桃根
- 甘菊
- 大过路黄
- 猴头菌
- 芡实
- 细锥香茶菜
- 香叶树
- 南山藤
- 虾蟆
- 瓜蒌皮
- 宜昌荚蒾叶
- 鸭脚黄边
- 鸢胆
- 黄颔蛇骨
- 地乌
- 岩泽兰
- 锦地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