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檀香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岩檀香
拼音注音
Yán Tán Xiānɡ
别名
山檀香、土地瓜、山梨儿
来源
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苍山越橘Vaccinium delavayi Franch.,以根入药。四季可采,切片晒干。
性味
甘、辛,平。
功能主治
行气,消食。用于胸腹胀痛,食物不消。
用法用量
1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岩檀香
拼音注音
Yán Tán Xiānɡ
别名
土地瓜、山梨儿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杜鹃花科植物苍山越橘的球根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约80厘米。地下多球形的根,内面白色,汁液味甜。新枝棕黄色,密被硬毛和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片革质;倒卵形,全缘,略反卷,上面鲜绿色,有光泽,下面灰绿色;叶柄被毛。总状花序腋生或枝顶生,密被毛;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;花萼浅杯状,5裂,边缘有睫毛;花冠壶状,钟状,乳白色,5齿裂;雄蕊10,花药背面有2芒刺;子房下位。小浆果球形,深紫红色。花期5~6月。果期7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灌木丛中。分布四川等地。
性味
甘辛,平。
功能主治
顺气,消饱胀。治胸腹气痛,饱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研末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岩檀香
拼音注音
Yán Tán Xiānɡ
别名
土地瓜、山梨儿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苍山越橘的球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accinium delavay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;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小灌木,高0.5-1m。地下根多球形,内面白色,汁液味甜。茎多分枝,短而密集,幼枝被灰褐色短柔毛,杂生褐色具腺长刚毛。叶密生,叶柄长1-1.5mm,被短柔毛;叶片革质,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长0 。7-1.5cm,宽0.4-0.9cm,先端圆形,微凹,基部楔形,边缘软骨质,通常有疏浅的小齿,或近于全缘,近基部两侧各有1腺体。总状花序腋生或枝顶生,长1-3cm,有多数花,苞片卵形,早落,小苞片披针形;萼筒无毛,萼齿宽三角形,通常有短缘毛;花冠白色或淡红色,坛状,长3-5mm,裂片短小,通常直立,雄蕊比花冠短,长约2.5mm,花丝扁平,药室背部有2斜升的短距;子房下位。小浆果球形,成熟时紫黑色,直径4-8mm,花期3-5月,果期7-11月.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400-3200(-3800)m的阔叶林内、干燥山坡、铁杉-杜鹃林或高山杜鹃花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、西藏东部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类球形,表面有须根或根痕;断面类白色,有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甜。
性味
甘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理气;消食。主食积不化;胸腹胀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散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血当归
- 胡桃叶
- 挂金灯
- 山荆子
- 金鱼藻
- 苦竹茹
- 毛蒌
- 木芙蓉花
- 小青藤香
- 巴豆霜
- 白及
- 马槟榔
- 调羹树
- 毛莸
- 土香薷
- 赤麻鸭
- 水榆
- 螺蛳
- 烟胶
- 扁青
- 大果臭椿皮
- 白毛草
- 棣棠花
- 九里根
- 蔓乌头
- 香果脂
- 虾蟆皮
- 大青盐
- 八楞麻
- 桂木干
- 绵羊血
- 苏黄耆
- 旱前胡
- 卵叶贝母兰
- 梓树
- 细叶桉叶
- 变异鳞毛蕨
- 长圆叶梾木枝叶
- 青皮
- 木通根
- 赤麻
- 白檀根
- 千打锤
- 白茅针
- 洋芋
- 夹蛇龟肉
- 南瓜根
- 粟糖
- 接骨仙桃
- 白苏子油
- 崖松
- 山稔根
- 工布乌头
- 扇蕨
- 光枝勾儿茶
- 野茶辣
- 翡翠
- 山韭菜
- 双飞蝴蝶
- 胡葱
- 黄龙藤
- 空心木
- 香榧草
- 野菠菜
- 十两叶
- 剑叶耳草
- 白背枫
- 鸡眼草
- 米露
- 水蛭
- 扭筋草
- 血党
- 金雀花
- 蝗虫
- 胡颓子
- 球花马蓝
- 酱头
- 马缨杜鹃
- 白接骨
- 细叶卷柏
- 牛耳朵
- 赤腹松鼠
- 厚叶旋蒴苣苔
- 红孩儿
- 黑阳参
- 萱草嫩苗
- 红门兰
- 杜仲藤
- 小叶爱楠
- 舒戛千里光
- 凤庆鸡血藤
- 皱叶鼠李
- 海菜
- 紫参
- 榧根皮
- 苦荞头
- 白升麻
- 水龙
- 黄蜀葵叶
- 水苋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