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桃树皮
《中华本草》:胡桃树皮
拼音注音
Hú Táo Shù Pí
出处
出自《开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uglans regia L.[J.orientis Dode;J.sinensis (C.DC.)Dode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或结合栽培砍伐整枝采剥茎皮和枝皮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20-25m。树皮灰白色,幼时平滑,老时浅纵裂。小枝被短腺毛,具明显的叶痛和皮孔;冬芽被芽鳞;髓部白色,薄片状。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40-50cm,小叶5-9枚,有时13枚,先端1片常较大,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6-15cm,宽3-6cm,先端钝圆或锐尖,基部偏斜,近于圆形,全缘,表面深绿色,有光泽,背面淡绿色,有侧脉11-9对,脉腋内有一簇短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与叶同时开放,雄葇荑花序腋生,下垂,长5-10cm,花小而密集,雄花有苞片1,长圆形,小苞片2,长卵形,花被片1-4,均被腺毛,雄蕊6-30;雌花序穗状,直立,生于幼枝顶端,通常有雌花1-3朵,总苞片3枚,长卵形,贴生于子房,花后随子房增大;花被4裂,裂片线形,高出总苞片;子房下位,2枚心皮组成,花柱短,柱头2裂,呈羽毛状,鲜红色。果实近球形,核果状,直径4-6cm,外果皮绿色,由总苞片及花被发育而成,表面有斑点,中果皮肉质,不规则开裂,内果皮骨质,表面凹凸不平,有2条纵棱,先端具短尖头,内果皮壁内具空隙而有皱折,隔膜较薄,内里无空隙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带。资源分布: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茎皮含左旋-胡桃种萘醌(regiolone),胡桃叶醌(juglone),谷甾醇(sitosterol),白桦脂酸(betulinic acid);树皮含-β-谷甾醇及白桦脂醇(betulin)。
性味
苦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涩肠止泻;解毒;止痒。主痢疾;麻风结节;肾囊风;皮肤瘙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开宝本草》:止水痢。2.《重庆草药》:杀虫,攻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胡桃树皮
拼音注音
Hú Táo Shù Pí
出处
《开宝本草》
来源
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树皮。
化学成分
含β-谷甾醇和白桦脂醇。又含没食子酚鞣质和少量糖甙。并含无机盐钙、镁、钾、钠、铁、磷。
性味
《重庆草药》:"味苦涩,有毒。"
功能主治
治水痢,肾囊风,麻风结节,全身发痒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止水痢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杀虫,攻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。外用: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肾囊风:胡桃树皮半斤,麻柳叶半斤。煎水,加食盐少许外洗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②治麻风结节:胡桃树皮一两,轻粉三钱。共研末,调香油搽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③治全身发痒:胡桃树皮煎水洗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迷迭香
- 河鲀鱼
- 点地梅
- 竹(鼠留)子油
- 冬瓜瓤
- 山苦荬
- 千里找根
- 兴木蒂那布
- 十三年花
- 貒骨
- 海鹞鱼齿
- 黄泥菜
- 小叶黑面叶
- 千年不烂心
- 狐心
- 南五味子
- 野藿香
- 透骨香根
- 红接骨草
- 小叶金花草
- 鲱鱼
- 羊七莲
- 长毛香科科
- 盾叶唐松草
- 美登木
- 滑背草鞋
- 苦楝皮
- 石蔓藤
- 黑龙串筋
- 大百解薯
- 深山黄堇
- 蝈蝈
- 桂皮紫萁
- 厚壳树
- 柳根
- 栗
- 炙黄芪
- 兰竹参
- 栗花
- 柳屑
- 兰花双叶草
- 李树胶
- 西瓜
- 兰花
- 兰花根
- 水松枝叶
- 倒莓子
- 李根
- 水禾麻
- 柳叶卫矛
- 棣棠花
- 凉喉茶
- 六股筋
- 犀角
- 凌霄
- 栗树根
- 苕叶细辛
- 栾华
- 鬼柳树
- 青皮
- 紫薇
- 兰香草
- 多头苦荬
- 勒鱼
- 胡桃仁
- 番木瓜叶
- 冷杉果
- 拦路虎
- 兰石草
- 律草
- 纤花千金藤
- 吕宋果
- 李
- 银箔
- 六道木
- 列当
- 柳叶亚菊蒿
- 栎叶槲蕨
- 麝香壳
- 巴豆
- 岭南铁角蕨
- 柳叶绣球菊
- 兰草
- 猫胞衣
- 廊茵
- 附地菜
- 吊干麻
- 卤地菊
- 凉三七
- 冷蕨子草
- 六棱菊
- 李核仁
- 廉姜
- 栗荴
- 威灵仙叶
- 虾蟆脑
- 柳叶蒿
- 铁包金
- 白千层叶
- 岭南杜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