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花九里明
《中华本草》:白花九里明
拼音注音
Bái Huā Jiǔ Lǐ Mínɡ
别名
白花、青羊藤、六月零、千里光、九里明、管芽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umea riparia (Bl.) DC. [Conyzarparia Bl.; B.chinensis (L) DC.; B.pubigera (L.) Merr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假东风草 攀援状草质藤本或基部木质。茎圆柱形,长3-5m或有时长达7m,多分枝,有沟纹,无毛或幼枝被锈色必短柔毛,花序轴上的毛更密,上部节间长4-9cm。叶无柄或有长3-5mm的短柄;叶片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5-8cm,宽2-3.5cm,基部狭,通常圆形,先端短尖,边缘疏生的点状细齿,两面无毛或被疏柔毛,幼叶下面的毛较密,中脉在上面平,在下面稍凸起,侧脉5-7对,弧状上升,网状脉明显。头状花序多数,径5-8mm,在腋生枝顶端排列成密圆锥花序,多数小圆锥花序再排成具叶的大圆锥花序,有长5-10mm,的花序柄;总苞钟形或圆柱形,长约7mm,总苞5-7层;花托平,径2-3mm,被白色密柔毛;花黄色;雌花多数,细管状,长约8mm,基部略增大,檐部2-4齿裂;两性花花冠管状,连伸出花冠的花药长约1cm,向上渐扩大,檐部5齿裂。瘦果圆柱形,有10条棱,被毛,长约1.5mm;冠毛糙毛状,长约6mm。花期1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边、山坡灌丛或密林中,路边、溪旁赤常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微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散瘀止血。主风温痹痛;血瘀崩漏;跌打肿痛;痈疖疥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叶白粉藤
- 绢毛木姜子
- 飞廉
- 鹤肉
- 狗头骨
- 土密树
- 香樟果
- 竹柏根
- 灰贯众
- 苎麻皮
- 子楝树根
- 野芝麻花
- 竹节人参叶
- 鱼狗
- 猪髓
- 野辣子
- 樱桃水
- 有瓜石斛
- 木瓜枝
- 元元草
- 浙江铃子香
- 油渣果根
- 野芋
- 柱果铁线莲
- 锥栗
- 鸢脑
- 照山白
- 玉米黑粉
- 竹节菜
- 一朵云叶
- 玉蜀黍根
- 鹰眼睛
- 粘山药
- 银紫丹参
- 一把香
- 樟柳头
- 油棕根
- 止咳草
- 云雀
- 阴香
- 饴糖
- 樟木子
- 云香草
- 枣核
- 榆树
- 广西狗牙花
- 异叶米口袋
- 紫杉
- 异穗卷柏
- 鮧鱼尾
- 迎红杜鹃
- 一颗针
- 紫玉簪
- 棕叶狗尾草
- 紫菀
- 猪牙皂
- 棕榈
- 猪毛
- 竹荪
- 朱砂藤
- 紫弹树根皮
- 珠子参
- 竹节草
- 竹节蓼
- 猪胰
- 猪血
- 七星草乌
- 藕
- 牡荆叶
- 牧马豆
- 山皮条
- 青药
- 七角白蔹
- 山黄豆藤
- 泡桐木皮
- 球花党参
- 藕节
- 祁连山圆柏
- 蒲蒻
- 南天竹子
- 爬山虎
- 破血丹
- 麒麟尾
- 山橘
- 匍伏堇
- 肉郎伞
- 念珠根黄芩
- 苏铁花
- 木竹子
- 苹果叶
- 瓶耳小草
- 枪乌贼
- 七鳃鳗
- 千脚虫
- 奴柘刺
- 柠条籽
- 瓢瓜
- 柠檬皮
- 牛奶莓
- 牛耳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