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头鸡
《中华本草》:屈头鸡
拼音注音
Qū Tóu Jī
别名
树屈头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白花菜科植物保亭槌果藤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pperis versicolor Griff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保亭槌果藤 蔓性灌木。无毛或幼枝被柔毛;枝和小枝有下弯的刺,刺坚硬,尖端暗黑色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5-10mm,幼时被微柔毛;叶片纸质,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长3-8cm,宽1.5-3.5cm,先端钝或急尖而钝头,基部宽楔形而稍圆,全缘。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,具花2-4朵,有香气;花梗长2-3cm;萼片4,外面2片圆卵形,内面2片椭圆形,长8-10mm;花瓣白色或淡红色,倒卵形,长于萼片;雄蕊约60个,花丝长约2.5cm;子房椭圆形或卵圆形,子房柄长达5cm。果球形,直径3-5cm,近梗部有浅脉棱。种子肾形,长1.5-2.5cm,宽1-1.5cm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向阳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甘;苦;微温;有毒
功能主治
清热利咽;润肺止咳。主感冒发热;咽喉疼痛;咳嗽;哮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-2枚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屈头鸡
别名
树屈头鸡
来源
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屈头鸡Capparis versicolor Griff.[C. Koi Merr. et Chum],以根及果实入药。秋季采果,晒干;根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
性味
甘、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果:止咳平喘。用于咳嗽,胸痛,哮喘。
根:散瘀,消肿,止痛。外用治跌打损伤,骨折。
用法用量
果1~2枚,果有毒,不可过量,防中毒。;根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备注
(1)[b]果[/b]有毒,不可过量,防中毒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全蝎
- 蚕豆花
- 七叶一把伞
- 紫玉簪根
- 百部
- 饭团根
- 侧耳
- 白蘑
- 了哥王根
- 屈头鸡
- 大叶白纸扇
- 七爪风
- 大叶风沙藤
- 功劳叶
- 鹤顶兰
- 鸡心七
- 百眼藤
- 金腰
- 白蜡树皮
- 叩头虫
- 白药子
- 球穗花千斤拔
- 八目鳗
- 蚯疽草
- 常春卫矛
- 南蛇簕
- 白头翁
- 地沙
- 扁竹兰
- 桤木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木荷叶
- 赤铜屑
- 冰草白穗
- 七星草
- 白降丹
- 白花九里明
- 白蒿
- 九爪龙
- 土常山
- 大果琉璃草
- 蒺藜苗
- 石参
- 狼油
- 全缘凤尾蕨
- 老鼠竻
- 东莨菪
- 白茅花
- 八角枫根
- 岩石松
- 玉簪
- 绿萼梅
- 七里香
- 土红苓
- 墙草根
- 玉珊瑚根
- 雄鸡口涎
- 百尾笋
- 青藏虎耳草
- 岩豆
- 白鹤菌
- 黑大豆花
- 老鼠耳
- 祁州一枝蒿
- 斑茅花
- 百脉根
- 天冬
- 黄水茄
- 太白丽参
- 水团花
- 四方草
- 巴山虎
- 铁落
- 白花鹅掌柴
- 七角白蔹
- 兰香草
- 白梅花
- 藤檀
- 秘鲁香胶
- 白花铁线莲
- 土鳖虫
- 檀香油
- 漆树根
- 下田菊
- 滇榧子
- 斑鸠木
- 山韭
- 母猪藤
- 心叶秋海棠
- 小盘木
- 太白鹿角
- 脱力草
- 白马骨
- 竹实
- 白饭树根
- 藤子甘草
- 白升麻
- 珍珠风子
- 百日草
- 清风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