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里明
《中华本草》:七里明
拼音注音
Qī Lǐ Mínɡ
英文名
all-grass of Clark's Blumea
出处
始载于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七里明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umea clarkei Hook. F.[ B.malabarica Hook . F; B,hongkongesis Levl. Et Vaniot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七里明 多年生草本,高60-150cm。茎直立或少有攀援状,不分枝,有条棱,幼枝被短绒毛,节间长3-5cm。下部叶近无柄或极短的柄;叶片长圆形或苌圆状披针形,长8-14cm,宽3-5cm,先端短尖,基部稍外向狭或钝,边缘有疏锯齿或细尖的牙齿,下面被短柔毛,侧脉5-7对;上部叶长圆形,无柄,长3-5cm,宽1-2cm,先端尖至凸尖,基部稍狭,边缘有细尖齿。头状花序多总苞片4层,上部或先端紫红色,外层披针形,背面密被柔毛,具缘毛,中、内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,背面被疏毛,先端有缘毛;花托蜂窝状,被疏柔毛;花黄色;雌花多数,花冠细管状,檐部3-5齿裂;两性花花冠管状,檐部5浅裂,常被多细胞节毛和腺体。瘦果圆柱形,有10条棱,被疏毛;冠毛白色,糙毛状,易脱落。花期10月至翌年4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700m的阴湿山谷林中或空旷湿润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福建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不分枝,具条棱,表面生有黄色短绒毛。完整叶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,叶缘具疏齿,上面有糙短毛或近无毛,下面密生短毡毛和腺毛。头状花序干枯,顶生或腋生;花黄色。气香,味苦。
性味
味苦;微辛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咽喉肿痛;胃火牙痛;湿热泄泻;瘰疬结核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捣烂绞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:有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的功能,用于气管炎、肠炎、尿路感染、疖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防风
- 草独活
- 白饭树
- 山荔枝果
- 牛耳散血草
- 猪耳掌
- 水茴香
- 安息香
- 厚皮香
- 紫萝兰
- 豹子眼睛果
- 莲须
- 野菊花
- 药鼠李实
- 凹裂毛麝香
- 刺苞南蛇藤果
- 枇杷芋
- 了哥王
- 太白小紫菀
- 珍珠风子
- 白勒
- 矮陀陀
- 龙舌兰
- 地黄实
- 多穗石柯叶
- 山樱桃核
- 散血藤
- 吕宋楸毛
- 堆莴苣
- 地黄叶
- 小乌泡
- 多刺绿绒蒿
- 水丁香
- 地涌金莲
- 元宝槭
- 小天冬
- 小构树汁
- 小果蕗蕨
- 猪骨
- 吊干麻
- 小果野葡萄藤
- 地锦草
- 金牛草
- 紫色翼萼
- 小千金
- 地麻黄
- 地棠花
- 地锦
- 细叶桉果
- 小果倒地铃
- 小九头狮子草
- 堵喇
- 地柏树
- 吊灯花叶
- 地梭罗
- 贵州卷柏
- 小儿血参
- 何首乌
- 莺
- 地涩涩
- 小报春
- 地五泡藤
- 小叶鼠李
- 小松藻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小口小金发藓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油头草
- 小叶眼树莲
- 小叶爱楠
- 小叶杜鹃
- 地梗鼠尾
- 地星
- 苦树皮
- 荠苎
- 高山唐松草
- 鬼箭锦鸡儿
- 苦天茄
- 铁棒锤茎叶
- 皱叶南蛇藤
- 楮实子
- 小叶爬岩香
- 轮叶铃子香
- 薄柱草
- 绿豆皮
- 刺楸茎
- 人指甲
- 紫玉簪叶
- 杧果核
- 六方藤
- 川芎
- 大叶风沙藤
- 柘木
- 四叶七
- 白绒草
- 肥皂荚
- 六月合
- 鹿耳韭
- 猫花
- 猫儿黄金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