秃叶红豆树
《中华本草》:秃叶红豆树
拼音注音
Tū Yè Hónɡ Dòu Shù
英文名
root of Henry Ormosia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秃叶红豆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mosia nuda (How)R.H.Chng et Q.W.Yao[Ormosia henyi Prain var.nuda How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剥取树皮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秃叶红豆 常绿乔木,高达20m。树皮灰色。枝淡褐绿色,幼时被短毛;叶互生,奇数羽状复叶,长11.5-25cm;叶柄长2-4.5cm,叶柄和叶轴微有细毛;小叶通常5片,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至椭圆形,长5-10cm,宽2-3.5cm,先端渐尖,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,全缘,上面绿色,无毛,下面色稍淡,微被淡黄色细毛。花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,生于枝端或叶腋;萼筒倒圆锥形而短,先端5裂,裂片卵状三角形,与筒部几等长;花黄白色,蝶形花冠;雄蕊10,全分离;不等长,内弯;子房花柱线形,柱头偏斜。荚果扁平,长椭圆形,长4.3-6.6cm,宽2.6-3cm,果瓣厚;木质,内有种子1-5颗,成熟时有光泽,种皮暗红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200m的山谷、坑边、混交林内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中含有生物碱,抗血凝物质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目痛。主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树皮外用于跌打损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酱头
- 九节风
- 五代同堂
- 小叶地不容
- 佛指甲
- 小万年草
- 阳起石
- 黄栌
- 土羌活
- 对节叶根
- 追骨风
- 海底柏
- 海岛苎麻叶
- 桃枝
- 白花甜蜜蜜
- 藜芦
- 大黄花
- 黄唇鱼鳞
- 小花清风藤根
- 鸭脚蓼
- 干岩矸
- 大树三台
- 树头菜
- 青蒿
- 白猪栗
- 阳桃根
- 大山芝麻
- 盾果草
- 胡桃叶
- 金沸草
- 鼠
- 还阳草根
- 小麦麸
- 木槿叶
- 竹荪
- 白垩铁线蕨
- 绿豆叶
- 元宝槭
- 獭骨
- 岩景天
- 束花石斛
- 铁华粉
- 大青草
- 大草蔻
- 蒿枝七
- 石青菜
- 麻鱼胆
- 对马耳蕨
- 茴香虫
- 蜇虫
- 树腰子
- 五气朝阳草
- 双色龙胆
- 全毛悬钩子
- 海蜇
- 马尿花
- 黄瓜根
- 刺叶楤木
- 团叶槲蕨
- 鹊
- 鸡嗉子果
- 虎牙
- 山苍子叶
- 鱼肠草
- 白脂麻
- 拟缺香茶菜
- 茉莉
- 穿石藤
- 赤麻鸭
- 小广藤
- 红藤蓼
- 白鲜皮
- 阳遂足
- 葫芦巴
- 木棉皮
- 制何首乌
- 树五加
- 散血芹
- 山木通
- 河豚目
- 紫草
- 花皮胶藤
- 海木
- 虎杖叶
- 野颠茄
- 海参
- 甘蔗
- 草牡丹
- 褐云玛瑙螺
- 胆矾
- 野牡丹
- 扭鞘香茅
- 二叶舞鹤草
- 山茶花
- 红花寄生
- 野洋烟根
- 红背桂
- 球序鹅掌柴
- 秋枫木
- 剑叶玉簪